![](https://static.penana.com/images/chapter/1622017/sf_94425210-9298-43BA-AB36-9B1F47C4416B.jpg.jpeg)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中文名《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是德國作家Patrick Süskind在1985年出版的小說。全書263頁,算是中等長度。雖然支線很多,但故事進展挺快的,也不難讀。講的是一個法國啟蒙時代於全歐洲,甚至全世界最偉大的香水師的故事。 Jean-Baptiste Grenouille的故事即使人盡皆知,都沒有人願意把其掛在嘴邊,寧願任由這個扭曲的天才隨時間被世界忘記。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jmHSK90zt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jzCu3osEr
《香水》以嗅覺隱喻愛,探討了人類與愛之間的關係。 書中提及人類生來就有味道和嗅覺。即使在我們能看見、聽到、說話,或者感受到觸碰之前,鼻子已經在工作了。 就正如我們愛人的本性,都是與生俱來的。 “…scent was a brother of breath“,氣味與呼吸是共生的,沒有人可以逃避這個現實。
主角Jean-Baptiste Grenouille擁有者超強的嗅覺,世間上一切的存在他都能夠以味道分辨,在絕對黑暗的房間裡他一樣可以利用嗅覺分辨哪裡是門,哪裡是床。 可是偏偏這麼的一個嗅覺天才,他自己本身卻是沒有任何氣味。 沒有氣味的人類,就不完全,甚至難以被其他人類認可,即使他們自己意識不到。 這導致到他人生中的所有人都對他有一種說不出原因的厭惡、甚至恐懼。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gSNIfIKFl
在第29章,Grenouille的人生迎來了逆轉。本來已經決定從人類社會中脫離出來的他,忽然發現自己居然聞不到自己的氣味。 嗅覺本是他吸收對這個世界一切認知的途徑,沒有氣味的自己對他來講,就相等於不存在。 他不渴望被愛,可是他接受不了自己在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存在的證據。帶著這份執著,他重新回歸人類社會,踏上尋找自愛的旅途。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U5GFvwMdV
自愛都是《香水》一書的主題之一。 Grenouille一路以來做的,其實都是想為自己爭取被愛的資格。 到頭來,他算是成功,但又失敗了。他成功為自己創造了一種完美的氣味,得到了極致的愛。可是當他得到愛的那一刻,又同時目睹了愛的醜陋。 那一刻,他成為了全知的神。 這樣令他覺得很噁心。 他忽然覺得不需要被愛,不想要愛,甚至不想繼續做一個原來可以那麼醜陋的人。
故事的最後,Grenouille明白到愛的極端就是恨。 當他得到了世人的愛慕之後都沒有辦法開心起來、當香水為他帶來的愛都不能幫他找到歸屬感,那可能他對世界就只剩下恨意。 於是乎他把那帶有魔力的香水毫不留情地用在自己身上,把人類的愛推至瘋狂的程度。他啟發了愛的本性,任由自己被愛所爭奪、佔有、吞噬。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bcxOzJZDG
《香水》這本書講的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始終是人類與愛的關係。 Süskind完美拿捏了描繪「嗅」,把這個同樣難以一字一句解釋,但根本上無法逃避的感官作隱喻,將愛的多面性 — 「愛」作為一個情感、「愛」作為人類的本性、「愛」淫褻的一面,甚至是「愛」作為一個媒介 — 完美地記錄在《香水》一書裡面。 真的隨手一翻都是好美的文字,隨便抽一段都可以做quote。讀這書的時候,你可以沈浸在文字裡面,彷彿真的聞到了書中描繪的氣味。 真的好完美。我果斷給了5/5星,建議大家都要去讀。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gmENvdt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