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penana.com/images/chapter/1583690/zL_naga4b.jpg.jpeg)
一個人去旅行好處在於行程靈活,去島原市這決定可說是臨時起意, 最想看的地方都參觀完畢,於是在佐世保市,武雄(題外話,據說是因為佐賀縣付鐵路建造費方面問題,如從福岡坐新幹線至長崎,中途必須在武雄轉一次車)和島原之間挑個最不起眼,認為最沒可能有香港遊客出現的島原,畢竟這個地方偏遠到連JR鐵路也不鳥。
循例介紹早餐,只有當酒店有包早餐才能迫使我六點起身,JR酒店採用半自助餐形式,主菜可從洋食及和食二選一。今次先選和食,是生姜鯖魚、吞拿魚蓉以及福岡地區名物「明太子」,明太子即是指黃線挾鱈魚卵,據說是韓國明川有名叫阿「太」的漁夫捕捉到這種魚,後被當地人稱「明太魚」,並加入鹽和泡菜醃成明太子醬,後來日本福岡的川原俊夫花十年將明太子引進改良配方後推出市場,並一炮而紅。明太子口感咸中帶辣,最適合配白飯了,於是我又自己搞來了一碗納豆飯加生雞蛋。
又講一下如何去島原, 繼續拿著九州周遊券囂張穿過檢票閘口,先找一架列車前往「諫早」站( 不是「本諫早」站,是兩個地方嚟),然後轉乘當地的「島原鐵道」並購買一日券,老實說3000日圓這個價位有點令我嚇一跳( 後補充:據我觀察當日除了遊客外幾乎沒有人會坐足全程)。其列車車廂只有一卡,裝潢仍是七八十年代風格, 以前在英國紐卡素搭的地鐵簡直跟這餅印一樣,班次亦同樣稀疏,一定要留意列車時間表。
鐵路沿路基本上是一般鄉郊地方,左右草為伴,唯獨途中會經過一個叫「大三東」站,擁有海天一色的美景,我事後都試着畫一張,雖然混入了奇怪的東西就是了,下面放個對比:
我想「一塵不染」這個詞挺適合形容我對島原市的第一印象,所有建築看起來新簇簇,白色火車站,白色民居,連城堡,雕像也是白色,遠睇看似積雪更勝雪,有種極簡主義之美;而往景點島原城途中只見到兩位居民,話日本小鎮人口持續衰退真不是開玩笑。
鑑於現時看到的島原城是1964年的重建版本,內部早已搖身一變成為博物館,建築本身可以講的東西其實不多,不如就改為介紹一下島原史吧。 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是因為遊戲Fate/ Grand Order (FGO) 一名叫「天草四郎」的歷史人物:
天草四郎曾帶領平民發動「島原之亂」這一場日本江户時代規模最大的起義。 我在先前長崎篇提及日本鎖國政策和當時如何禁止天主教,現在就來補上最後的「前傳」吧,天主教最先於1549年由方濟沙勿略(Francisco de Xavier)首次帶到日本,其後這宗教很快就如星火燎原般在九州地區擴散開,1563年,天主教勢力來到島原, 一些當地人如領主有馬晴信亦開始改信天主教,並建造教堂,令島原成為宗教據點。然後在之後數十年間,傳教士們(例如有較為知名的范禮安(Alessandro Valignano), 我已經有預感3月的遊戲 Assassin's Creed Shadows 會徹底寫壞這傢伙,如同彌助被亂寫成傳奇武士) 在九州建立不同學校及法學院,向信徒下一代傳授拉丁文,文史美術音樂等, 甚至派出學生到歐洲交流, 當中四人曾到羅馬覲見教宗,後成為神父,於幕府迫害天主教時期仍始終堅守信仰。
在城邑天守閣觀景台朝西邊望,可見到多座高山, 這個地區現時被稱為雲仙天草國立公園( 前面乘坐島原鐵道時也會看到),雲仙得名自該區一座火山,附近溫泉則由於高温被過去天主教徒稱作「地獄」, 而這片地獄同樣有段相當地獄的歷史:在約1627年時, 新任領主松倉重政嚴厲打擊天主教, 將長崎和島原的信徒押到此地強迫放棄信仰,違者將其投到雲仙地獄中, 據說當時連歐洲人都有聞此等惨況,並留下了相關畫作。
而正如史上任何起義,島原之亂的起因同樣離不開天災飢荒經濟停擺下加税等。在十年後亦即是1637年, 一名農民因無力繳租令其妻子遭帶走,觸發村民朝逮捕者住處放火並開始殺死打壓天主教的官員,島原南部的村落們一呼百應的,短期內就有十四條村超過二萬人(當時島原六成人口)加入反抗大軍,當中一名叫天草四郎的十六歲少年把這群農民組織起來,以南島原市的原城(非島原城)為據點。 在為期半年的起義中, 他們先後擊敗了數千名武士和幕府派來的將領,唯最終仍由於遭到圍攻加上彈盡糧絕, 另起義以失敗告終, 所有抗爭者亦被消滅殆盡,天草本人首級則被帶到長崎, 而空出來的幾萬人口很快就由幕府動用國家力量,「請」周遭居民搬遷到島原補上人口並免除他們稅項,可謂一洗太平地。
(在原城遺跡出土的金十字架)
題外話,最後補一下在觀景台影的相, 本來西邊還有一座叫眉山的,在1792年由於地震大半座啪!沒了。
死不斷氣的歷史部分講完了,去商店街吃個下午茶。 路過看到一間打烊店舖,外面食物模型寫著「具雜煮」, 這道菜我會稱作島原之亂的副產品。據說在原城遭圍攻期間天草四郎想到以蔬菜肉類等一併放到土鍋烹煮快速解決用餐需要。現時看網上食譜這道菜大多會有麻糬、白菜、牛蒡、蓮藕、凍豆腐、魚糕、香菇、雞肉等,當然不同餐廳食材或會有異。
跟去年在下呂相似,島原市內不乏供人浸腳鬆弛的checkpoint,只是沒這麼熱...
咳最後來商店街, 經常看到網上影片說北海道夕張幾近空無一人,現在我終於真實感受到何謂人去樓空。無人街道延伸達數百米,昭和時代的裝潢,但放在今天亦是頗有規模;背景卻不斷重覆播放上世紀西方爵士樂,僅有幾間鞋店仍在營業,但款式明顯是給六七十歲以上的顧客, 想必這裏以前相當熱鬧吧, 最近開始在想或許要趁這些街道都廢棄前講緊去拜會,不知道自己可有機會到秋田縣的仁賀保市朝聖看藤本樹鄉下?最近又看到一個未來日本人口推算, 在最壞情況下大部分日本人會漸漸朝福岡和東京靠攏,其他小鎮鄉村都會丟空走進歷史。
不過有少數例外,我在商店街找到一間名叫島原水屋敷(しまばら水屋敷)的甜品店,看來島原所有遊客都在此聚首一堂了,但仍然少過十個人。 這家店原先是老闆祖母的祖屋, 現時地面樓層被改建成甜品店, 樓上則販售手工藝品,外面還有一個小池塘,景觀確實不俗,我最後點了綠茶加紅豆丸子邊食邊寫生。
暫時又告一段落, 老實說在我個人角度島原確實比不上其他著名景點, 但對於想單純放空身心一日的人還不失為一個選項,另外這區的空氣真的好到青苔到處長。不過我去旅行都係個句:隨緣啦。
(P.S.近年旅行應該只有東京自由之丘是我真心失望。)
下一節會為長崎部分的行程收尾,是時候前往九州最大城市福岡,試更多的拉麵,寫生,與當地人搭訕,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