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訣》雖是以和生的故事做為雛形,在意義上卻更深的多。金庸一方面保存了這個故事原有的感覺,保留了一個小人物的悲哀,同時卻也在這樣的基礎上添加了許多思想的探討,將其對這個社會,對大眾的觀察發揮的淋漓盡致。
復仇在《連城訣》中並非金庸主要想要傳達的重點。而是透過復仇這個主題,帶出他心中所認為的俠客形象,以及被禮儀、道德所束縛下時常被人們忽略的人性的陰暗。在極大的利益驅使下,所謂的名門正派、英雄豪傑是否就與那些以自己慾望為中心,所謂的「邪惡」的人有所不同?顯然在這本書中,大部分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大部分的人們受到了社會的規範,抑制了人性中較為陰暗的那部分。但透過丁典這樣的悲劇角色,也描述著人性並不是只有黑暗。
雖為短篇小說,我認為《連城訣》絕不輸給他其他的長篇鉅作。從這部小說中,也不難看見為何金庸的武俠小說能夠如此影響著華人的社會,甚至是西方國家。正式因為人性都是一樣的,我們總能在其小說中看到現實社會的縮影,卻又總能在其中找到一個解脫與救贖,好比此本小說的結尾所寫「他回到藏邊的雪谷。鵝毛般的大雪又開始飄下,來到了昔日的山洞前。突然之間,遠遠望見山洞前站著一個少女。那是水笙!她滿臉歡笑,像他飛奔過來,叫道:『我等了你這麼久!我知道你終於會回來的。』」(頁416)
徵引文獻
一、 引用專書
金庸:《連城訣》,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金庸:《倚天屠龍記》,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金庸:《笑傲江湖》,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程孟輝:《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史蒂芬.平克著,安雯譯:《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7月。
二、 引用論文
宋琦:《武俠小說從「民國舊派」到「港台新派」敘事模式的變遷》,山東: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5月。
黎文:《金庸武俠小說的復仇敘事研究》,雲南:雲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1年11月。
廖育瑩:《以〈水滸傳〉為參照——金庸武俠小說之「武僧」形象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1月。
陳寀玲:《金庸武俠小說的悲劇人物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1月。
三、 網頁資料
TVBS:〈金庸專訪全文〉,news.tvbs.com.tw/other/425840?from=Copy_content,檢索日期(2020年1 月5日)。
金庸:〈歷史人物與武俠人物〉,金庸演講http://www.9novel.com/wx/jingyong/015.htm,檢索日期(2020年1月8日)。
ns 15.158.61.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