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日常推理的輕小說,同時是尖端的大賞作。《這不是推理,只是青春戀愛喜劇》,字數太長下面簡稱《不是推理》好了,我接觸這本書是因為大學前輩的大力推薦,但是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只讀了一半就棄了,不是作者寫得不好,而是我大腦燒壞了。我不是一個經常讀推理小說的人,在我讀過的為數不多的日常推理小說中,這是我讀得最磕磕碰碰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推理,對我一個推理門外漢來說蠻複雜的,第二章的數字字符暗號解謎、第三章的密室解謎合力將我擊退了。
後來跟其他人討論,森目中的書房的觀點頗有意思,他說自己雖然也少讀推理,但他很喜歡這本書,而且他認為這本書反而有照顧新人。他說這本書更像一本數學練習題,其他推理小說很多時候是把線索慢慢拋出,並在結尾解出答案,但這本書更像是在推理的同時,將推理過程的每一個步驟一個一個展示給你看,引領讀者到最終的答案。
我推理讀得少,不知道其他推理書是怎麼樣,但朋友的話讓我再度下定決心挑戰這本書,實際上放慢閱讀速度讀完後總算勉強能夠跟上。我覺得這本書的推理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角色們在推理的過程耍小聰明,或刻意不循規蹈矩反過來玩弄規則,也為這項推理增添了一些趣味,正如書中所提到的一句:「比起找出所有線索,用有限的資訊推理出答案更有趣。比起揣摩所謂的正確解法,用出乎意料的手段解決問題更有意思不是嗎。」其實在最後一個推理中線索動不動數十個,還要不停反轉、作弊、玩弄規則,不正正是作者基本功踏實,把推理這一塊玩得爐火純青的證明嗎?
然而我不是推理人,對推理設計和手法就不過多置嘴了。
我去年評《青梅竹馬JK同時是廢柴社長和天才少女有什麼衝突嗎?》的時候提過,人們看日常推理輕小說或許有兩個看重點,第一是推理,第二是「推理背後的真相本身是否震撼,犯案動機是甚麼,這個真相是否揭露了某些人性的抉擇,又是否帶來了某些矛盾衝突,有沒有辦法透過這個真相做出某種更高層次的主題昇華。」
如今一年過去,我覺得也不一定要教條式地說了什麼大道理,如果人物塑造很鮮明也行。總之就是兩個元素,一個是推理的部分,另一個是青春校園的部分吧!我覺得《不是推理》的主角群都很鮮明,跟涼宮春日一樣霸道拖著男主到處跑但內裡其實意外嬌羞的白萱、明明是深閨大小姐但是玩遊戲很不服輸的李欣瑜、像小動物一樣可愛讓人很想投食的李欣瑜的姊姊、對小玄有點冷淡但是又會出手幫哥哥的妹妹等等,大家都很鮮明也很可愛。在複雜的推理進行的過程中,也會透過角色的互動去塑造角色。
我在評《審稿男孩和投稿女孩》的時候說過輕小說業界文必然涉及兩大主題:「青春戀愛」和「寫小說」,作者寫業界文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兩個元素的分配,特別是兩個元素的比例是多少。就讓我們把這個「寫小說」換成「推理」,然後套用這套理論吧!
有些人看校園青春推理,例如《冰菓》,比起推理更關注的是那種校園青春故事的青春感,推理的部分只要他們能跟上的就行了。
這本書「青春戀愛」和「推理」的比例,我認為是二比八,推理要素偏多。《不是推理》有把推理和人物情感和青春戀愛的要素做結合。畢竟推理遊戲的各種動機、耍賴都是展現角色性格的時候。又例如說角色為什麼要參與這個推理遊戲?為什麼想要贏?這些都屬於青春的部分。
問題是《不是推理》的推理太複雜,把這些東西都埋在燒腦推理的後面,如果讀者抱著「我不太關心推理,只是想看帶有一點推理元素青春故事」的心態,把推理的部分草草略過,那應該是無法享受這本書的。故事中有一名叫陳思敏的角色,明明是很簡單的事情,只要坦白就好了,卻無法坦白,選擇用這麼大費周章的推理遊戲來解決她們之間人際關係的問題,而同樣地,白萱也無法坦率面對小玄。
《不是推理》絕對是青春戀愛喜劇,但他用了很燒腦的推理去包裝人的心思,把明明很簡單的事情鎖在一個超級難解的九連環裡面。如果讀者不想看推理的話,這個九連環不解開,你是難以窺見隱藏在故事之中人物的心意的。
說到底這本書最大的樂趣還是推理。這本書很認真地在寫詭計,又因為詭計寫得太好、太複雜,讓這本書遠離大眾。風格更大眾化的書當然有存在意義,但我認為這些劍走偏鋒又寫得很好的作品不應被埋沒。
然後以Youtuber為題材的《迷途之羊》的作者的對上一部作品《午安,請問要點一隻偵探嗎?》也是日常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