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qKHvbeTkz
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fb15nZ9qu
台灣對SJW的誤解
最近在台灣網路上不時看到有人批評SJW又毀掉了一部電影,大家都知道SJW愛做不實際的批評,卻又不花錢支持作品,不把娛樂產業毀掉不罷休。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這不太合理,美國企業是著名的營利第一,只要有錢賺,電影他們續集不斷推出直到榨不出多餘一分錢、遊戲即使是AAA大作也放入大量課金產品。這種公司有什麼理由遷就SJW做出賺不了錢的決定?
原因有兩個: 1. 台灣人理解的SJW偏離原意太遠。 2. 台灣人以為是遷就SJW的決定真的比較賺錢。
先來看看什麼是SJW。Social Justice Warrior原本是正面的詞彙,最初會如此稱呼自己的人確實是想要正面改變社會。會由正轉負是在2011到2014年,SJW與其中最為極端最不理性的成員畫上等號。美國網路在這段時間相當流行取笑激進的平權和女權主義者,SJW也成為網路笑柄。台灣人理解的SJW大致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美國對SJW討論的高峰點是2016到2017年,之後由於川普當選和共和黨執政,大量的憲政和人權危機讓美國轉換自己批評取笑的對象。SJW仍然是負面多過於正面的詞彙,但是討論熱度不斷的走下坡,美國網路上過去大量取笑女權左派的言論和影片也不再主流,很多甚至接受過去溫和派SJW的一些言論主張。
https://picbun.com/p/neJhFp8C
而台灣人在這個時候大部分人根本沒聽過什麼是SJW。對這個詞第一次認識要等到2019和2020。
https://picbun.com/p/3slu2Too
2019年最有名的新聞大概是真人版小美人魚選黑人女星作為主角,2020六月則是最後生還者2發行的時候。也由於這裡可以看到台灣和美國的分歧。美國對於SJW的批評在於其中最極端激進份子,常常可以和激進女權份子通用,也沒有特別針對影視娛樂。台灣或許是缺乏歐美的社會運動,對於SJW的理解只存在於電影和遊戲的選角爭議。
但最大的分歧大概是台灣人以為一般歐美觀眾不喜歡多元選角的作品,甚至以為他們賺不了錢。許多[研究](https://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diverse_films_make_more_money_at_the_box_office)都顯示腳色多元的電影賺的錢更多,這從美國人口結構變化也看得出來:美國電影觀眾人口比例中白人比例逐年下降,如今只勉強超過 50%,娛樂作品腳色不再侷限於白人是很正常的發展。即使是台灣網路上惡名昭彰的最後生還者2,他在美、英、德、澳等各國的銷售數據都看的出來其受歡迎的程度。頑皮狗甚至正在發展最後生還者的影集,如果這作品真的不受歡迎,沒有人會願意做出明顯賠錢的投資。
台灣很多對於SJW的批評都可以歸因於台灣和歐美社會的不同。歐美確實有一小部分人對於種族或性別的態度非常極端,但這些人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力去改變娛樂企業的作品內容。電影和遊戲公司對於其作品的決定永遠是營利第一,他們花了大量成本調查觀眾喜好,如果台灣人不喜愛這些作品,這不是因為一小部分極端分子強迫大企業遵從他們,而是因為台灣自己市場小,與歐美社會走向脫節。台灣人的審美觀相當單一,尤其是針對女角:白膚、大眼、小嘴、秀臉、纖瘦等等。台灣覺得SJW"喜歡把女角變醜",事實是歐美並沒有如此單一的審美觀,很多台灣覺得醜的腳色在國外都有各自的粉絲。在歐美作品腳色設計越來越追求接近真實社會存在的人物,與台灣喜好也相反。
美國在2050年以前,少數族裔將會超過美國人口比例一半。未來的娛樂作品只會繼續往多元化的路走下去,不會回頭。台灣的網路文化一向落後英語文化圈幾年,在這裡猜測台灣短期內多半仍然難以接受歐美娛樂的多元化,對於"SJW"的批評還沒到高峰,但等過幾年台灣慢慢跟上歐美社會走向,或許到時候不會再看到台灣人將任何與自己喜好不同的決定怪罪給SJW。
ns 15.158.6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