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喜歡《抑鬱症》,100篇小說裡頭我被標題吸引到的一篇。原本我想要說《人生意義》,但想想《人生意義》那篇,觀點不錯、想法不錯,就是少了點後勁。於是我攀了好幾篇,快抓破頭皮,因為我是第一次看彤(容許我這樣稱呼)的文章,習慣電波需要時間。我最終決定還是《抑鬱症》,因為我喜歡星辰跟大海的比喻,以及「我只是不想做惡夢,僅此而已」這句話背後的深意,以及這句話前面的鋪陳。星辰與大海的結語部分,詩性十足,意猶未盡,句子雕琢的好看,讓人賞心悅目。柳暗花明的說法我深有同感,並且對於憂鬱症的各方思維都做得挺有說服力。22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hsd0zr6jL
2. 我最討厭《抑鬱症》,因為老婆婆那篇太電波導致我看不懂,往下拉嘗試看才發現底下不錯,說不錯但又有些缺點藏著,就像是吃甜饅頭喀到沙子。這簡直是折磨,地獄與天堂共同在同場上映的感受。用詞上,真是令我五味雜陳,部分閱讀體驗讓人想要跳行看,有些句子點亮我的心,但整體看下來又覺得內心錯綜混亂。我到底該怎麼形容這篇?集合我最討厭的元素、最喜歡的元素,討厭有些鋪陳方法上視角跳躍──那句「我不是要呼籲幫助憂鬱症的人」有夠突兀,我是指混在星辰大海中忽然一個「我」讓氣氛都沒了,但我又喜歡後面句子的內容,該怎麼辦。我有個好方法:最喜歡最討厭都寫同一篇。因為夠喜歡句子,才更討厭有瑕疵。
3. 短,好讀,標題明確,可以跳著看,不必逐一看一堆鋪陳才能閱讀。沒時間時能欣賞,有時間時能夠深思。思維有時讓人眼睛一亮,像《鏡子》的反思方法;或者全篇通順易讀,《我還是我》、《乏力的劇本》精簡的文字帶出情感,有情、有論,如果能夠如《我還是我》、《乏力的劇本》那般一氣呵成、如《抑鬱症》的詩意、《迷你妹妹》的後勁、《貝殼貝殼》的趣味性,我想就完美,雖然不太可能。
4. 非抒情的時候,思維有些跳躍太快,當然可以視為一種電波一種風格,但因為通篇短小所以有些資訊量過大(不是指意義深,而是純粹的故事理解上的內容),會導致看幾遍都很困惑(譬如《抑鬱症》的婆婆)。故事終究還是會希望讀者懂為前提的話,這點可以思考。此外,有些抓不到點的劇情,譬如《仙人掌》變成蘆葦的結局......其實沒有看得很懂。後半的篇幅一氣呵成性比較好,前半那些分隔線其實有點妨礙閱讀體驗。
5. 可能會,但可能會看後期的作品。短篇前期太陽光,刺眼到我看不下去;後面負能量不錯,符合我的胃口。但因為負能量的作品我都一致好評,實在很難有鑑別性,「最喜歡+最討厭」的作品才挑一偏頗陽光的,因為鑑別度比較高,比較不會有我個人的偏見,而且抑鬱症那篇介於陽光微暗的部分,處理得不錯。
6. 是。而長篇作品要寫好其實很難,第一眼沒有抓住目光就是丟棄,此外文筆通篇過水也不行,過度濃縮則是會累。如果能抓住目光能讓我一直看下去,那就是對我而言的好作品。至於中途不看,通常是看累了,資訊量讓我想棄坑,或者電波開始改變,也有可能跟我自己的狀況有關。或者硬要光明燦爛的,那種前面黑暗鋪陳讓我興奮,結果後面來個鮮嫩心靈雞湯我是覺得算了。
7. 因為這篇比賽
8. 肉文,拜託別耽美或BL
9. 我只有看100字微型小說......
10. 說一下,彤整體給我一種諷刺又暗藏灰暗感,這類寫出來的肉文,不會一個勁兒的肉,因為通常根據我的印象,彤這類作者有一定自我要求。那麼,肉文就也不會空虛含糊,而是有味有感,那種痛苦的肉文,是我最喜歡的。我感覺彤不會步耽溺於文字的美感,而會顧及怎麼梳理的邏輯脈絡,我很好奇彤跟肉文會迸出什麼火花,就像是一種化學變化,一種新興化合物要迸出來的新奇感,我很期待的。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