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久違了,很抱歉拖了那麼久。最近有些忙碌,一是為了收尾整理劇情,二是參加了核爆創挑、進行雙線作戰有些力不從心了。
寫這篇時正好可以理一理自己的創作思路,爭取在23年底完結現在的連載。
18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Qrxh4gXiS
18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zH4Mtwh3J
傳統的衝突結構大致分為兩種:單一價值觀推動的敘事,通常以主角為故事核心。以及通過塑造多種類的人物,讓人物與人物產生碰撞來構造劇情驅動力。
前者故事整體上呈現出一條主軸,在到達終點前延伸出枝杈般的紋路,結局又歸為一點。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種結構,常見於各類商業化的電影、電視劇中。
而後者將筆繪聚焦人物,由劇情將圓點擴大成實心圓,由圓圈交彙來改變圖層關係,進而展現豐富的圖案。不得不說,這是長篇作品中相當強悍的結構,最出名的作品《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就是採取這樣的方式,甚至「漫威宇宙」的一系列電影集都可以算在內。
《海柏利昂 》和這兩者都不同,六個小故事的人物塑造得各有特點。但人物整體還是趨向扁平的,立體到讓人拍案叫絕的人物還沒有,至少在四部曲中的第一部裡沒有展現出來。
這和它本身的敘事方法脫不開關係,用中短篇來揭露每個人的故事,這其實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寫法。去掉明確的主角,弱化了整體的主線,這其實是為世界觀留出空間。
《海柏利昂 》作為四部曲的第一部,它將寫作重點放在了龐大的世界觀設定上。六個故事圍繞著霸主、海柏利昂星球、驅逐者、技術內核等世界觀設定緩緩釋放,人物和情節全都成為了作者筆下龐大系統的一環。
每個小故事都有新名詞,但作者不會特意去解釋它們的含義,而是選擇推動故事前進。當劇情達到某一節點,那些陌生名詞代表的概念就突然深入腦海。
不得不說,這樣帶出設定的方式很有魅力、且獨具一格,但缺點便是會讓閱讀過程變得特別累。讀起來簡直比界區三部曲還要熬人。
18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c2QQG73Pd
累歸累,但故事還是有趣的。通過故事彰顯設定,讓每個小設定成為大設定的一環,再通過對故事線的精細排列將設定連為一體。整體的閱讀感受類似在玩Puzzle,需要大量猜想才能拼湊出完整的故事。
這實際上是以結構為核心的敘事法。六個小故事在排列上,通常是後者解釋前者,而且讓共通的設定要素大量出現,留夠讀者猜想補足世界觀的空間。
作者的做法是在一條故事線上結出另一條線,這個結點通常是設定,還有少量的人物。只要耐心重複這個過程,這些線就慢慢織成一張網,而網又會因每條線的震動泛起漣漪,最終就能呈現出洶湧起伏的圖案。
對於一個龐大的世界觀而言,這樣的碎片化敘事無疑是非常精巧的。這其實啟發了一點:如果擅長架構,而敘事上有所欠缺,那便在結構上下功夫來維持作品的吸引力。
這是劍走偏鋒的一條路,也是最容易吃力不討好的一條路。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