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持續每天寫日記,透過文字梳理內心的情感與想法,逐漸更了解自己。她記錄生活中的小確幸和困惑,嘗試將焦點放在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上。然而,即便在這過程中有所成長,她仍舊害怕與宸瑞見面。
在一次日記中,琴心得出一個新結論:她害怕與宸瑞見面的原因,並非單純因為過去的傷害,而是擔心宸瑞的行為可能讓她失望。她渴望陪伴,但害怕宸瑞無法滿足這個需求,因為她清楚的記得,宸瑞曾經說過:「我絕對不當工具人。」琴心認為,避免見面似乎成為一種自我保護,但她也明白,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當她為如何表達這些情緒而煩惱時,她想起醫生的建議:「試著諮商看看。」於是,她透過學校的心輔組網站,預約了第一次的諮商。
琴心帶著不安進入諮商室,但還是盡量坦誠地向心理師描述了她與宸瑞的問題。她提到兩人相處中互相情緒勒索的模式,以及她對宸瑞的矛盾情感--既害怕又不捨。
「我知道我們的相處有問題,但我無法面對他。我害怕他不理解我,甚至否定我的努力,可是,我也不想失去他…」琴心的聲音哽咽,眼淚忍不住滑落。
心理師耐心聆聽,等琴心稍微平復情緒後,才柔聲說道:「琴心,我欣賞你願意面對這些情緒,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你害怕見他,可能是因為過去的傷痛讓你感到不安全,但沒關係,慢慢來,比較快。」
琴心疑惑地抬起頭:「慢慢來,比較快?」
心理師微笑著點頭:「是的。現在,你已經開始努力了解自己,這是很棒的起點。接下來,你可以試著更關注自己的感受,不急著解決所有問題,而是一步一步來。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更穩定,才能更好地面對彼此的關係。」
琴心低頭思考了一會兒,輕輕點頭:「好像真的是這樣,我總覺得要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但這樣只會讓我更累。」
心理師接著說:「沒錯,關係中的問題不需要一次解決,而是要耐心探索和調整。在這過程中,給自己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告訴自己,你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這時心理師提出一個建議:「如果你願意,也可以考慮邀請宸瑞一起參加情侶諮商。雙方一起探討問題,或許能讓你們對彼此有更深的理解,找到更合適的相處方式。」
琴心聽後心中一震,覺得這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當天結束諮商後,她感到內心稍稍放鬆了一些,決定按照心理師的建議,給自己和這段關係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琴心向宸瑞提起情侶諮商的建議,出乎意料的是,宸瑞很快就答應了。他也希望能用新的方式修復彼此的關係。
宸瑞也藉這個機會邀請琴心:「這學期修了一堂通識課:情緒與壓力管理,上過幾次課後覺得老師很有料,你要不要也來聽聽?」
琴心:「好啊,感覺我很需要。」
ns 15.158.61.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