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遊繼續帶著遊客參觀、講解,薑尚青默默走開,獨自欣賞著這些奇怪珊瑚巨石,“愛德華真是個有趣之人。”他這麼想著:“如果拋開一切質疑,假設愛德華是對的;假設磁南極粒子、磁北極粒子和中性無磁粒子就是最基本粒子,可以穿透一切物質;假設大量磁粒子真的在不斷做環繞地球運動,其中部分磁粒子會以反射形式散射出去碰到其它物質,碰到某個物體後那物體真的就會產生引力。”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只要有一種裝置可以阻止那些散射出去的磁粒子撞到‘自己’身上,那這裝置就可以失去重力,實現懸浮。”
正想得入迷,一個老頭在旁邊說道:“你好,小夥子。能幫我拍張照片嗎?”
薑尚青微笑著接過相機,為這個沙灘褲老頭兒閃了幾張照片。
老頭對照片很是滿意,連連稱謝,並和薑尚青聊起來,“小夥子,你長得真帥氣,女人緣一定很好,是來自華夏吧?”
“是的,先生,我來自華夏。”薑尚青說:“不過女人緣嘛…還真不咋地。”
老頭不以為意地笑笑:“哦!還沒自我介紹呢,我叫克勞斯,你呢?”
“我叫獨孤守正。”薑尚青隨便編造了個名字,鐘飛那個名字是永遠都不能用了。
“很高興見到你,獨孤守正。”克勞斯說:“剛才看你在思索,似乎為這些珊瑚巨石而著迷。”
“是的。”薑尚青說:“我想每一個遊客都會被愛德華的傑作所震撼。”
克勞斯神秘地笑了笑,道:“其實有一個人也和愛德華一樣厲害。”
“哦,願聞其詳!”薑尚青說。
“我可以為你說這個故事。”克勞斯說:“不過你得向我承諾,僅僅把它當成一個故事看,因為這個故事涉及的一些理論和說法不排除被有心之人篡改過的可能。如果你有疑問,可以去深入研究,請不要橫加指責,我僅僅只是在講一個故事。”
薑尚青鄭重其事地說:“好的,克勞斯先生,我保證不去糾結什麼,我只單純的聽你講一個故事。”
克勞斯:“你有聽說過不明飛行物嗎?比如飛碟什麼的。”
薑尚青:“有所耳聞,但無法確定其真實性,官方從未正面回應過它是否真實存在。”
克勞斯:“是的,真實性確實有待證實。不過我們也不要糾結這個問題,讓我們跳出這個思維框框,那我們可以看見很多不明飛行物的調查報告所描述的飛行方式都違反了我們的物理定律和空氣動力學。比如,雖然在它們的機身上沒有發現任何可以提供升力的機翼、螺旋槳或推進器,但他們卻可以在瞬間將速度提升至音速的60倍,可以隨意大角度改變飛行軌跡。”
薑尚青:“是的先生,網絡上一些圖片或者視頻確實如你所說,但我想也許有一些資料是某些追名逐利之人的手筆。”
克勞斯笑了笑,“那就假設確實有一部分資料是真實記錄,我們會發現這些不明飛行物的所有飛行特征都指向了一個技術——反重力技術。”
薑尚青:“這點我贊同,先生。如果真實存在,那麼這些飛行物的飛行特征確實很怪異。”
克勞斯:“你知道嗎?雖然官方從未對外公開過關於反重力技術的研究資料,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在穀歌有一個專門用於專利搜索的網站——google patents,在裏面可以查到這樣一個專利——高頻引力波發生裝置”。
“這個專利的類別是‘非傳統航天飛行器推進系統’。”
“摘要是這麼說的:一種高頻引力波發生器,包括外殼表面充滿氣體的外殼、微波發射器、聲波發生器和共振充氣諧振腔。外殼表面帶電,微波發射器通過振動產生第一個電磁場。聲波振動共振充氣腔每個都有一個腔面,可以通過聲波發生器產生的聲能帶電和振動,從而產生第二個電磁場。兩個共振充氣腔能夠相互反自旋以提供穩定性,並且當第二個引力場通過第一個電磁場時產生了傳播的電磁場漲落。”
“裏面還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局域真空能態可以看作是集體能態(結構),它包含最小能量基態(基線漲落),即量子真空,以及由物質或任何其他能源在該時空局域中產生的激發能態(誘導漲落)。根據量子場論,物質、能量和時空是湧現出來的基本結構,即真空能量狀態。物質是被限制的能量,在場中被束縛,可以被認為是真空能態的不同振動頻率的光譜。真空亞結構的工程(因為存在多種真空結構)已經從廣義相對論的角度和量子場論的角度進行了討論。我們沉浸在一個能量的海洋(真空能量狀態),但通常我們似乎不與它相互作用。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處於或接近平衡),真空態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的,洛倫茲不變的,換句話說,它是對稱的。如果這種對稱性(遠離平衡)被打破,與真空能態的強相互作用成為可能,集體場之間的能量交換方式將受到影響。”
克勞斯:“繼續搜索,還會查到這樣一個專利——搭載慣性質量減弱裝置的飛行器”
“這個專利的類別同樣是‘非傳統航天飛行器推進系統’。”
“摘要是這麼說的:一種搭載慣性質量減弱裝置的工藝,包括內共振腔壁、外共振腔和微波發射器。帶電的外諧振腔壁和帶電的內諧振腔壁形成諧振腔。微波發射器在整個諧振腔內產生高頻電磁波,使諧振腔以加速模式振動,並在諧振腔外壁產生局部極化真空。”
“裏面有一段是這麼說的:通過對局部時空的非線性背景(局部真空能量狀態)的突然擾動,可以減少運動中系統/物體的慣性質量,從而減少引力質量,這相當於遠離熱力學平衡的加速漂移(類似於由狀態/相變的突然變化引起的對稱性破缺)。導致慣性質量減少的物理機制是基於極化的局部真空能量狀態所顯示的負壓(因此是排斥引力)(局部真空極化是通過加速的高頻振動與帶電系統/物體的加速高頻軸向旋轉的耦合而實現的),這種耦合距離相關的系統/物體很近。換句話說,慣性質量的減少可以通過控制量子場的漲落在局部真空能量狀態,在直接接近的對象/系統。因此,減少飛行器的慣性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說,通過在靠近移動飛行器的地方極化真空來減少飛行器對運動/加速的阻力。”
“簡單來說,微波發生器將通過共振腔產生高頻電磁波,來實現減弱飛行器的慣性質量目的。”
克勞斯:“由此不難看出,反重力技術其實早就有人在研究。而地球上除了愛德華以外,還有一人可能也已觸摸到了反重力技術。他是我的同行,昆蟲學家格列比溫尼科夫。”
薑尚青:“哦,先生。不得不說,我對這個故事越來越感興趣了。”
克勞斯接著說:“1927年前,昆蟲學家格列比溫尼科夫在一次戶外野營時躺在草坪上打了一個盹,可是短短十幾分鐘後,他就感到劇烈的頭痛和耳鳴,剛剛身體還毫無異樣的他開始站起身環顧周邊環境。”
“身為科學家的直覺告訴他,頭痛和耳鳴可能來自外部環境影響,可是查看一番後並沒有發現周遭有任何異常,於是他找來一把鏟子,從剛才躺下的地方挖去,最終挖出一巨大蜂窩。”
“他懷疑身體不適正是這蜂巢引起,於是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將蜂巢帶回家研究。”
“有一次當他把蜂巢放在盒子裏,並把手放在蜂巢上時,他的手感到一股熱風和冷風同時從蜂巢處升起,可是當把溫度計、超聲波檢測儀、磁力儀、靜電器等測量儀器放在蜂巢上時,卻什麼都檢測不出來,但他的手感到的那股熱風和冷風卻明確存在。”
“即使在蜂巢和手之間放一個鐵板,格列比溫尼科夫還是可以感覺到這股風的流動,在經過長期的研究後,格列比溫尼科夫發現了蜂巢結構和那股冷熱氣流之間的關系,並將這種效應命名為‘空洞結構效應’,到了1988年他的研究內容又從蜂巢結構延伸到昆蟲的翅膀結構。”
“他認為某些昆蟲的翅膀結構甚至比蜂巢的結構更加精密有序,他們看起來簡直就像是用精密儀器制造出來的一樣,他們的翅膀除了可以感覺到震動、聲音、味道以外,還可以制造出一種電磁波。來減弱地球作用於他們身上的重力,溫尼科夫甚至利用這個原理制造出了一些小型的反重力裝置。”
“恕我直言,先生。”薑尚青說:“這可能真的只能當成一個故事來聽。蜂巢也好、昆蟲翅膀也好,實在太過平常了,如果反重力技術就如此簡單地藏在這兩類事物中,那我想人類的航天技術早就不是今天這般模樣了。”
克勞斯對薑尚青的話並沒有表現出生氣,而是耐心回道:“孩子,有些時候越是簡單的事物越容易被忽視。就像蘋果,人類曆史發展了幾千上萬年才出了一個牛頓從它身上發現了萬有引力。”
薑尚青:“好吧,你成功地說服了我,先生。”
克勞斯:“而現在一些昆蟲學家也認為:一些飛行昆蟲身上有很神奇之處,由於它們翅膀太小,振動速度太慢,並不足以支持它們可以飛行。”
“如果格列比溫尼科夫的理論正確,就可以解釋那些昆蟲的奇怪之處。”
“他在晚年制造出了一個可以飛行的裝置。裝置沒有任何螺旋槳或發動機,外觀上只由一個盒子和一個把手構件組成,在盒子內部安裝了具有空洞結構效應的裝置。”
“傳言格列比溫尼科夫選擇在某天深夜,在一個荒蕪之地試飛,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裝置順利起飛,並以很快的速度上升到了六七層樓高度,在接下來的飛行過程中,盡管飛行速度很快,但他卻感覺不到任何迎面吹來的風。”
“之後他又進行了多次飛行實驗,並發現在飛行時,周圍空間會被一個肉眼看不到的場所包圍,也正是因為這個場,即使在高速飛行時,也感覺不到任何空氣流動或者抵抗。”
“後來格列比溫尼科夫開始著手對這項技術申請專利,可是他每次提交申請都會被專利局駁回,於是他想把整個飛行過程用攝像機拍攝下來,可是由於裝置在飛行時釋放出很強的電磁波,反而導致沒有一臺攝像機可以正常拍攝。”
“最後他把所有研究成果寫進一本書裏,在1992年就要出版時,據說出版社受到了來自外部的壓力,使得最終出版的內容竟然是一個被刪除了100多頁的版本。”
“2001年4月,格列比溫尼科夫逝世,他的發現始終沒有被公開,而他發明的那個反重力裝置,絕大多數人都持懷疑態度。”
薑尚青:“說實話,先生。現在我對蜂巢和昆蟲產生了興趣,恨不得回家就找幾個樣品來研究一下。”
“那我再為你的興趣加一點調料吧。”克勞斯說:“在古埃及的壁畫中,我們經常看到一種類似甲殼蟲的圖案出現,這是否意味著古埃及人和格列比溫尼科夫一樣,發現了昆蟲翅膀的秘密呢?”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XPH3rvy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