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三、四年,美股升得前無古人,很多港人在那個時候已轉去炒美股,為何我仍然待在香港這個死氣沉沉的股市呢?這段時間裏我豈不是白白錯過了賺錢機會?
廣州話有句揭後語「黄皮樹了哥~唔熟唔食」。
原意是坑你的都是熟悉的人,但在做生意或者做買賣的時候,真的唔熟行唔好搞。
曾經和一位萍水相逢的人閒聊,閒話間說到酒家合伙人使壞的手法。入貨單寫的是A級鮑魚,送來的是B級鮑魚。如果你不是行內人,眼下就是鮑魚一隻,你分得出它是A級還是B級嗎?最後回佣靜悄悄地落入有心人的袋裏,而你這個門外漢老闆就這樣被有心人坑走血汗錢了。
做生意如此,買股票投資的道理同樣如此。
或者你是位美股專家,對歐美一切瞭如指掌。但我可不是!我既沒朋友在外國,更不知道當地的生活和現況,只看新聞和圖表感覺就不踏實。
多年前石sir仍有在電台上主持節目,他曾在節目中說過這樣的故事。某人是MATTEL玩具公司的供應商,由於是生意伙伴的關係,經常要和他商談細節。那一年他發現了一奇怪現象,他們屯積了大量瓦通紙箱,他覺得此象不尋常,想必有著大量貨物的訂單,於是他買了他們的股票。
不久MATTEL的股價就漲,那是因為當年的忍者龜熱潮在美國盛行,MATTEL生產的忍者龜玩具賺個滿堂紅。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在投資上可以發財也可以保命。
話說當年的新冠疫情,封關停市多時,百業蕭條,所有零售股都經歷很大跌幅。身為香港人的我,也經歷了同樣的考驗,但心裏仍不忘等待通關後的零售業復甦,然後執行逢低買入的策略。
那時我選的是一隻化粧品零售股,因為疫情前他的生意真的好到不行,內地人掃貨的情景仍歷歴在目。想不到通關後人潮不再,一個星期如是,一個月如是,眼見拖篋黨不再,心知不妙,乘著股價還有丁點利潤,快速拋售,總算逃過一刧。
所以逛街不一定要看商品,看人家生意好不好,有時也可以是投資標的。然而這樣的事只有身處香港才能體驗到,這就是我仍然留在港股市場的原因。
ns 15.158.61.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