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 春天
某個尋常的下午,銘悠在街上行逛時,巧遇到當社工的彭先生。
「是彭先生麼?你好呀,彭先生。」銘悠揮著手與彭先生打招呼。
「是銘悠麼?銘悠你好呀,好久不見了。」彭先生主動和銘悠握手。
「是呀,銘悠,你幾好嗎?」
「我好好,無驚無險,冇穿冇爛,哈哈。」
原來,若干年前,當時銘悠的病情還是比較不穩定的時候,他所居住的社區,有一所志願機構營運的精神復康中心,專門為當區的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其中一項,是社工探訪及跟進病者個案服務。
當時,彭先生負責接手跟進銘悠的個案,他每個月會定時到銘悠的住所進行家訪,又或是相約銘悠返到中心會面傾談,主要都是關顧銘悠康復期的進展,給予實質的關心,屬於預防性的工作,可及早察覺康復者日常生活可會遇到什麼問題,以及早提供情緒支援及實質的幫肋。
由於銘悠近年康復的進展良好,病情已趨穩定,生活也沒有大問題,所以中心就結束了他的個案,社工的探訪服務也就終止了,所以,彭先生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過銘悠。
「唏,銘悠,相請不如偶如,你現在有空麼?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喝杯咖啡,閒談半句鐘吧。」彭先生邀請銘悠。
「有啊,好呀!」
於是,他們便在就近的荼餐廳安坐下來閒聊。
「銘悠,近來生活安好嗎?」彭先生問道。
「我很好啊,生活安定,沒有特別的壓力,精神不錯。」
「我看你今天的神態,都覺得你精神奕奕的,看來你生活都真是安好的。還是和媽媽同住麼?」
「是呀,她年紀漸長,現在我要花多些時間及心力去照顧她。」
「伯母身體安康嗎?」
「她基本上都算是健壯的,只是人老了,難免有些老人病。」
「明白,代我問候她吧。那麼你又如何?還有定期覆診麼?」
「有啊,大概 8 個月才覆診一次。在最近的一次覆診,醫生說我臨床算是康復了,不過仍是要服用一點藥,以防止情緒病復發呢。」
「真是好消息啊,恭喜你!這是Preventive Maintenance,據我所知,是很慣常的做法,我見過很多康復者,他們的醫生都有這樣的安排。不過好多時都不是長期的,過一段時間觀察,醫生好有可能會再建議你完全停藥,視乎你康復的進度如何。」
「這點我是明白的,事實上我也不介意繼續服用一點藥,反正都吃了那麼久了,我都想觀察久些,待自己信心夠了,身心狀況真是安全的時候,才會嘗試停藥。」
「那就好了,千萬不要心急,否則千功盡廢,你就好好再忍耐一下吧。那麼你現在如何打發時間?有沒有上班?」
「我暫時都仍是沒有全職工作,只會間中做一些半職或兼職的工作,即管測試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尤其是我傾向作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時間安排及壓力控制都由我自己安排、掌握,會較輕鬆些。」
「那也很不錯了,慢慢一步步來吧,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適應及過渡,這點很重要。」
「我明白的,彭先生。」
「銘悠,那麼你現在應該仍是空閒的時間比較多嗎?除了工作外,可有想過做些其他別的事情?」
「都有的,我閒時仍是會上網寫作,例如寫網誌。」
「那很好啊,原來你一直都仍有在寫作,我記得你寫的文章或故事,總是能帶出一點正面積極的力量,給讀者們,我看你是有一份善心的,多謝你的堅持與毅力,為這個城市,能帶來一點光照。」
「彭先生,你言重了,銘悠只是盡一點綿力,為有需要的人,帶來一點啟發吧了。」
「你有一顆單純助人的熱心,真是難能可貴。銘悠,我剛剛才想到,你有沒有想過可以來中心,協助做一點事?」
「我可以做什麼呢?」
「嗯…… 我想到了,我們中心這個季度,成立了一個情緒病人互助小組,逢星期六晚上都有聚會,現在有10位組員,主要是想讓他們同路人能培養出互助精神,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面對病患。每次聚會都有一位社工同事,負責帶領,鼓勵大家多分享自己的心事。形式是很輕鬆的,有時遇著節日,我們亦會有聯歡會慶祝,有時亦會安排戶外活動。銘悠,你看看是否有興趣,以一個過來人、康復者的身份來我們的小組,和大家分享你對抗病患及康復的心路歷程,分享你的經驗,成為大家的一點鼓勵,你認為可以嗎?」
「嗯…… 聽你說的,都很有意義啊。不過,要每個星期六都來,我怕時間上未必能安排到。」
「如果是時間問題,我沒有期望要你每個星期都參予,我現在即時的構想,是安排兩次的週末聚會,邀請你來作客,分享你的經歷,其實你只需要當是和大家閒聊,不需要太拘謹,輕鬆自然,開心舒服就好了,你覺得如何?」
「如果是來兩次,我相信是可以的,彭先生,好吧,就如你的想法,安排兩次的聚會,我會來到大家當中閒話家常。」
「那就好了,我代大家和中心感謝你,如果初步定於這個月底的時間,你可以嗎?」
「今個月底…… 嗯,好的,我有空,我可以來。」
「那就太好了,待我安排一下,詳細的細節,我稍後再和你電聯,交待一下當中的細節,好嗎?」
「彭先生,就照你的意思去辦吧。」
「好吧,我們今天傾到這裡,我要走先了,有工作要處理,我再聯絡你吧。」
「好的。」
三個星期後,銘悠真的是信守承諾,出席了社工彭先生的情緒支援小組,與一眾同路人分享傾談。
當晚的聚會,氣氛都十分良好,對銘悠這位特別嘉賓,大家都感到很好奇及雀躍,想知道戰勝抑鬱或負面情緒,有什麼秘訣,大家都踴躍發言及提出問題。而銘悠都從自身的經驗及知識,盡力回應大家的提問。
「藍先生,想請問你,你病了差不多接近二十年,經歷過了那麼多的事件後,你有何特別的感想?你現在康復了,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還有夢想嗎?謝謝!」小組聚會中,一位黃先生問銘悠。
「多謝你的提問。嗯,讓我想想,這問題不容易回答啊……嗯,我想…… 我想,我有時會這樣想:但願時光可以倒流,重頭來過,回到最初剛剛有病的時候,或者至少,可以選擇回到某一個時間點。因為,當時我沒有經驗,對病患的認識也不足夠,我相信再來一次,我會更懂得如何處理及應對病患,可以避免走歪路。」銘悠略停頓了一刻,然後繼續說下去。
「因為有些事情,原來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會想通學懂,然後,就會後悔當初,為何會做那個決定?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比當年的好。可是,時光不可重來,有很多事情,你只有一次機會做選擇決定,冇後悔呢回事。嗯,我最重要想向大家說的是:生命很寶貴,不要放棄!無論如何也不要放棄!選擇輕生,不是一個好的主意;各位同路人,請記住,輕生,是一條單程路、不歸路,一旦你選擇了放棄生命,就沒有後悔這回事,是一個不能逆轉或不能回頭的決定,所以,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向你們勸說,對於一個不能回頭的決定,大家不應該『三思』而後行,而是應該『六思』而後行啊,多謝!」
銘悠這番話,本是很嚴肅的,但他最後的一句話,又多少帶點黑色幽默,於是惹來小組組員的一陣笑聲,緩和了氣氛。
「藍先生,我患有抑鬱,已經兩年多了,我的家人批評我,好像變了另一個人,對家庭的事,顯得漠不關心,終日沒精打采。其實是病情令我變成這樣,我不懂得如何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真是有口難言的。」一位張先生表達出患病後的無奈。
「這位先生,多謝你勇敢向大家分享你遇到的難處,我相信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在座中其他組員都應該有類似的問題,我從前都有類似的困擾的。我可以和你分享的是…… 你要嘗試溫柔地解釋給家人知道,表明你自己並非變得冷漠,更不是變了另一個人,而只是被病情折磨到你喪失精力吧了。就如其他嚴重的病一樣,例如癌症,做了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令到病人完全喪失了活力。抑鬱症也是病的一種,而且絕不是容易或短期就可以處理好的病,而最令人喊冤的是,『失去活力』正正就是抑鬱症的一個病徵啊!就如患感冒時,流鼻水、喉痛、咳嗽、發燒等等都是感冒的病徵而已。而服了精神科的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就是令人非常倦怠,於是就更容易給親友一種『懶洋洋』或你說的『冷漠感覺』。」
「你說得很對啊,藍先生,實情就是這樣呢!」張先生回應。
「其實,你絕對並不是變得冷漠,而只是體力和情緒都超出了負荷,你需要的是時間,需要時間去清理及修復自己的情緒系統。你其實很清楚自己想做很多的事情,例如勤奮地去上班賺錢養活家人,但你心知肚明,你的意志與力氣,全都調配到來,用以對抗負面情緒及藥物的副作用;我們患上情緒病的人,身心每天都在與情緒展開大纏鬥。張先生,你應該至少對家人或親友,溫和地解釋一遍,像我剛才說的一樣。如果他們表示明白、理解你,那就最好了;但倘若他們仍是對你保留誤解,你不用再解釋太多,明就明,唔明的永遠都不會明白。責任不在於你,乃在於你的親人,他們自己有責任去弄清楚,何謂抑鬱症、情緒病。而張先生你,以及在座中的每一位,是絕對不用感到罪疚或內疚的。請大家記住,情緒病也只是病患的一種,沒有人想患病的,對嗎?不要再讓自己或親人存有『我自己攞嚟衰』的想法或態度。」
「各位,請允許自己有悲傷憂鬱的情緒,有時候,我們並非真正走出悲鬱,而只是每天都在學習如何與悲鬱和平共處而已。有時感到絕望是難免的,但在絕望之中就更加不能失去希望,對你喜歡做的事情、對你愛的人、對理想、對生命等等,統統如是;更何況,我們根本從來都不甘心就此輕易放棄,對不對?不要痛恨自己,請接納自己有抑鬱的時候,我們都像站在怒海狂潮的峰頂上,請讓悲傷與無奈隨著淚水與汗水滑下來,澈底傾瀉下來,回流入大海之中;把那些不屬於你的責任與痛苦,一一交還給大海,而非讓情緒病的負能量,潮漲滿後再增強成為海嘯,然後又回流打沉自己,淹沒你的身心!」
沒有事前寫稿的準備,但銘悠一口氣說罷以上的一段話。
「講得真好!」有組員在座位中叫了出來,跟著是大家的一輪掌聲,要給銘悠的。
「藍先生,我好多時同親友講,自己很不開心。親友總是對我說:你要堅強一點,凡事樂觀一點,看開一點,請問,可否教教我們怎樣可以堅強樂觀一點呢?」一位蔡先生問道。
「先生,為什麼要強逼自己堅強樂觀一點呢?打個譬喻,難道要對一個患有血壓高的病人說:請你樂觀一些啊,慢慢呼吸、閉氣,甚至應該叫心臟暫時停止跳動,血壓不就自然會下降了麼?從此就可以不用服降血壓藥嗎?又或者,對一個有心臟病的人說,你應該叫心臟堅強些、強壯些啊,不要老是每天都在服用心臟藥喔…… 很荒謬嗎?真的是很荒謬啊,那麼,為什麼這個社會的閒人,總是在叫嚷著,要我們有情緒病患的人「樂觀」、「堅強」、「笑多一點」,抑鬱自然就會不藥而癒嗎?大家還未康復時,不必強迫自己一定要更樂觀堅強,也無須向任何人解釋每一次自己的情緒低落、抑鬱、陷入谷底、脆弱與疲累。情緒發作時,就允許自己停留在那一刻,哪怕什麼都不做也可以呢!」
「藍先生,你的說法,很有趣,我還是第一次聽人說,連醫生也沒有這樣教我呢!」蔡先生回應。
「對啊,醫生真是有很多事沒有對我們情緒病人說過的,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原因很簡單,因為,因為醫生自己從來都未患過抑鬱症呢!」
這句表面上是開玩笑的戲言,引來所有小組組員的哈哈大笑。
「各位,正因為這樣,所以社工彭先生今晚才會邀請我到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康復的心得;而你們之所以要每星期六晚聚在一起,也是因為不會有正常的人懂得,把抑鬱症的所有秘密,能夠一五一十,向大家說個清楚,大家要做的,是在康復的路上,學會幫助自己;然後,把心得與其他同病相憐的同路人一同分享共嚐,幫助他人學懂自己幫助自己呢!」
銘悠說罷,又是換來大家的一陣掌聲。
「藍先生,請問你現在康復了,有什麼是你最想去做的?」一位譚先生問道。
「謝謝提問,我最想做的是到蘭桂坊酒吧買醉,大醉一場,因為患病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服用精神科藥物,是不准喝酒的,酒精會與我們身體的藥物產生很危險的副作用呢!」
又是大家一陣的笑聲。
「和大家說笑吧,我從不喜歡喝酒的。我想譚先生的問題,你是指我有何夢想或未了的心願等等之類的事。嗯…… 我好想幫助患有情緒病的人,即是大家,是同路人,把自己的經驗與認識,與大家分享,助人自助,好使你們能快一點的康復,不需要像我那樣,要經過二十年的折騰才康復,就像今晚我來到大家當中,和各位談天說地一樣,就是我想要做的事。除此之外,我想好好運用上天給我天賦的才能,做一些我會開心快樂的事,同時地又對其他人有益處的事……」
當晚的分享會,就是在一片歡樂溫馨的氣氛下結束了。
(未完,待續!)
《莫 說 退 下》
曲、詞、編、監:銘悠 Neo S. Lin
銘悠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5TDR0vRCcW
1/3/2025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3xvXmMB3V
🌻翱翔萬里,創作傳奇,傳頌世紀!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uexN89JKT
💝立志決心,振翅高飛,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ZwPY4fMg7
🌈飛千里,尋求真理。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icCvTID6a
blueiscolor@gmail.com
© 2025 悠言誌德 | © 2025 BIC Blue Is Color | © 2025 1016 NEO Studio Produ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ns18.116.26.9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