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是我接觸蕉園的原因,因此第一篇就想寫它。
簡介
《破格女法醫屍姐》共有三集,每集有數宗謀殺案等待主角群處理。它講述一個性格認真,溫柔有耐性的程姓男警官,與一個精於換位思考,卻太精於換位思考而忘記了自己,名叫子琳的女法醫,一起合作破案的偵探故事。此文有趣的地方,在於女主角初登場時,是從密氣的屍袋中走出來,故又名「在屍袋中尋找真相的御姐」,即屍姐。
文筆
從文筆而論,這是一部香港味道甚重的小說。甚麼是港味重的文筆?
第一是主語的運用。同一句中重覆的主語不會寫、不寫主語也能明白時更不會寫。
第二是古語的運用。港味重的文字,總會在不經意的小地方讀出文言文的感覺,偶爾像元曲,偶爾像春秋。
第三是中英夾雜,You know,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英文至今仍是法定官方語言之一,一些名詞在約定俗成下,都以英文來表達。
第四,由於粵語有九音,很多字都不會有「同音」的情況,單字說出來也不易混淆,因此也不用將單字配詞,所以港味的文字,動詞和名詞較簡潔。
第五,就是節奏急速。這也不用多費唇舌解釋,香港的急速節奏,早已世界知名吧?
這樣寫文章,嚴格來說依舊算是書面用語,但一般受香港教育多年的莘莘學子,必然有過寫這種文章,然後被中文老師指正的經驗。吊詭的是,老師讀了這種文章,也說不出到底哪裡出錯,只會簡單給予一般的分數,然後將單字的動詞名詞,改成二字以上的詞語。結果我們,不敢寫港味的文字,又寫不出最正統的書面語,尷尬地以為自己文筆不好,是常態。
麻花子大大的《屍姐》,卻是大大方方的寫出地道港式書面中文,帶點古香,又帶點時髦,瀟灑地寫著自己的故事,讓人羨幕。
劇情
《屍姐》的劇情,有三好。
一好,是它有合適份量的日常對話作為側面描寫。
一些日常生活的對話,卻可以側面描寫角色的性格,令角色更立體。一些看似與劇情無關的場景,卻可以令讀者沉浸在故事的氣氛中。這是一把雙面刃,過少不行,過多又像離題。《屍姐》首部曲,對我而言是那麼的剛剛好。使後面兩部,立體的角色形象中已成形,就不用花那麼多筆墨,可以直接入戲了。
二好,是劇情轉折好。
編劇界有一個最高指導心法:「意料之外,情理之內」。我曾經請教過一位資深編劇如何做到這心法,他說:「只要劇情發展不順理成章,就是意料之外。但要劇情不順理成章又合符情理,你必須事先給予提示,但給提示時又不能太明顯,要讓讀者在不同解讀方式之間,感到不確定。」
《屍姐》既然是破案的故事,劇情轉折位置便集中於案情之內。作者麻花子大大很擅長使用對白或行為,創造出提示。此處只是讀後感,不宜劇透,但只要細讀疑犯的對白,並將故事讀完後,你大概會認同這評語的。
三好,是讀者容易入戲。
由於角色塑造十分立體,讀著《屍姐》時,很容易投入了角色的情節,十分緊張。更由於女主角屍姐是一個常常走進自己的換位思考世界內的人,她常常在不警覺的情況下遇上危險,在最接近真相的地方被困待援。
麻花子大大的厲害之處在於,她能預測我作為讀者的想法,然後借女主角的視覺與讀者進行「情緒同步」。像我覺得莫名其妙時,屍姐一定比我更莫名其妙;我覺得快要出意外,很緊張的時候,屍姐比我更緊張。這種情緒同步,使讀者的投入感更強,讀完後,就像經歷了一次冒險,感覺就更爽快了。
讀後感言
《屍姐》中有很多偏執狂角色作為罪犯登場。他們大多是放不下一些,生命中曾經擁有卻又已經失去的東西。這使我感到很心酸。能讓我為主角群的經歷感到緊張,為犯人的經歷感到心酸,也偶爾為變態的角色感到憤怒。我想,這就是麻花子大大的厲害之處吧。
這部小說,成功把我引來了Penana,它的魅力,我不懂以三言兩語來形容。作為已完結的一部作品,很適合各位找一天晚上,一口氣把它好好品嚐,對不對?
對了,POD商城有在售賣這本書喔!連結在下方。
連結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