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戶手中還是在熊掌中,更能加快蕉幣流動,這是測不準。作者可能儲蓄、帶離蕉園,多於打賞、買書和認真舉辦創作挑戰。不排除作家比熊了解甚麼是讀者想看,有資源創作愈發好看的文字是好事。錢在平台手中幫助重點作者帶動人流,還是讓大量的用家隨意買賣,這是救媽還是女友的問題。確實需要Penana和Penana想要的藝術家,兩者並存。
我主觀認為Penana沒有強調自身的願景。用「主觀」,就是我的見解可能不正確。
Penana是要賺錢,但不是要賺很多錢。說到底還是愛文學。要營利的話,早就加入保險,銀行或股票市場。至今幫助過這麼多的作者,開宗明義講明絕對可以。
以蘋果電腦為例,員工對公司極度熱情。試想想Apple公開講述一部智能手機的成本是$2000,而當時的售價是$7000。意思是1部手機的毛利是5000元,3至4部手機已是一個前線人員的工資。他們願意為團體工作。為甚麼?因為他們有滿足感!他們在為「教主」服務。
這牽涉到另一問題。人們說西方藝術和企業的時代完結,現在是東方掘起。我會說放慢,但不可能結束。某些奢侈品牌能成為奢侈代號,是因為它們有故事。Dior本人生於名門望族,可是他的家人並不支持他做藝術。沒有任何的資助,一直貧困潦倒至50歲。而Dior的成功在甚麼?在於他在提高女性地位,起了關鍵作用。他未出現了前,女生穿的衣服何其不堪。
接手他的聖羅蘭,理念相似。他不理解為甚麼男人才能穿著西服到餐廳外吸煙,女生穿裙這樣做就不禮貌。就此他創作了Le Smoking(吸煙裝),在那時代屬於相當大膽的中性裝扮。女性穿褲子違法的世代,Yves使女人內心強大。
現階段P園即使收取70%的收入也不過份。
某些寫作平台的願景是徵收文字作劇本,以拍電影或電視劇之用;某些網站的意向為輔助孵化,成熟的創作者可以自行建立內容平台。
過往很多作家是直接在連登高登受到邀請。紙言有一定的慣性用家。到了今天,台灣有不少創作者在INS做自媒體亦能廣受關注。P站需要資源搞聯乘、徵才和宣傳等,「稅收」現時為甚麼不合理?
歡迎討論。
ns 15.158.61.4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