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網上找資料時,突然被「文筆病」這個字眼吸引住,在好奇之下,便翻翻到底是討論甚麼。
發帖者自稱為小說作者(對發帖者身分本人不太清楚亦無深究,反正一切好奇導向),據稱是有簽出版社合約那種。這次他拿出「文筆病」這點來討論,大概算是源於分享創作心路歷程。按發帖者言,他於小學便開始寫小說,中間拜過導師,直至發帖時間仍在創作中。其實對於自稱小學已寫小說一事,本人一直以來是相當迷思的。本人不否定世上總有天才,就如音樂界有莫扎特、藝術界有畢加索,但當一連三四十個帖子都指自己於小學便開始寫小說時,總是有種不知該說甚麼的感覺。惟一較說得通的,大概是「一個詞彙,各自表述」。
發帖者將個人創作經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小學時期、第二階段中學時期(有導師時期)和第三階段大學至今時期。概括而言,被他稱作「文筆病」的情況,就發生在第二階段。按發帖者所言,當時受到一些網絡作品影響,作品開始向華麗雕琢詞藻方向發展,每寫一個句子,每寫一個動作或心理,都要字字句句斟酌堆砌,導致作品用字愈發艱澀難明。說得直白易懂一點,就是裝高人扮高深,藉此彰顯自己鶴立於一眾網絡小說作品與作者之中,雖不至自嘆「曲高和寡」,但凌霜傲立之姿已是躍然作品之上。當時的作品,在發帖者今天看來,完全是迷失於華麗文字之中而失卻創作初心。
在本人看來,判斷作品是否犯上「文筆病」,要看作品的定位──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
一部小說主題明確而富內涵,能充分呈現時代特徵與人性,情節張弛有度,並具展示出劃時代的創作手法或理念,能歷久不衰者,方能稱之為文學巨著(相對巨著,有些作品也符合上述部分特點,只是延續性會相對較短,本人稱為一般文學作品)。其餘的,是坊間的流行或消閒小說。至於絕大部分的網絡作品,每天誕生數量龐大,但轉眼即逝不留半點痕跡,不過是曇花也稱不上的速食文章。此非對網絡作品的貶抑,而是以其性質、學術與市場價值,以及針對的銷售讀者群的分析而已。
以古代作品而言,六朝的四六駢文字字用典句句晦澀,大抵算得上「文筆病」。當然,這種文章的出現有其歷史因素,同時也成為該時代文學的主要特色。後唐宋古文運動的推行,讓文章重歸「淳樸」之途。今人觀之,或許有些用字頗深,但與駢文相較起來,已屬淺白易懂的了。
好,返回今天的主題──現今的「文筆病」。
以一部萬多字的網絡小說為例,主體故事線為男女主角間暗自傾慕、產生誤會、誤會化解、大團圓結局,當中八成篇幅以華麗文字堆疊而成,可男女雙方之間的情卻沒有因為堆堆疊疊的文字而變得深化,情節也沒有因此變得更高潮迭起。於本人看來,不過是完完全全造成讀者閱讀疲勞罷了。
文字可以流麗,但應渾然天成;篇幅可以長,卻要言之有物。
寫作時,不論是追求文字精雕詞藻,還是要求文字平實,都必須確保最基本的一點──行文通順,邏輯合理正確。
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文章,取之中庸,總是有其道理的。
至於作品吸引人的到底是甚麼?精美的文字、跌宕的情節,還是單純作者的名氣?這個問題,就讓看官自行思考了。6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0K5DaOjv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