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qghPpKu8x
類型:翻譯文學、長篇小說、愛情、兩性、自然書寫、懸疑
評分:⭐⭐⭐⭐
短評:文中有大量對溼地、沼澤、動植物的描摹,故事後期則以女主奇雅作為謀殺案嫌犯展開,包含大量檢方與辯方的精彩對質。是本劇情特殊、精彩,且囊括許多專業知識的小說。
長評:
小說的前半部節奏明快,開頭就帶出了柴斯.安德魯的死。年分在各章節之間錯落,同時描述著女主奇雅過去在溼地的棚屋被一次次拋棄、一次次克服難關的經歷及與男孩泰特的愛情,也緩慢地推進這樁懸案的進度,讓兩條時間軸逐漸匯流而聚。
其中首要提及的,必然是作者迪莉婭.歐文斯——同時也是專業的動物學家——以她豐厚的知識所譜出的種種畫面摹寫:讀者會發現對景色的描寫中,比起模糊地用「鳥」、「樹」帶過動植物,作者非常樂意用明確的「蒼鷺」、「橡樹」、「松蘿波蘿」等真正的名字去稱呼它們,但同時讀者卻也不會覺得艱澀難懂。海量的自然書寫不是《沼澤女孩》唯一的特色,更大的特殊性在於作者作為動物學家的知識,進一步為這片小說裡的溼地賦予了它明確、細節、真正的生命力。
其次要提及的,則是小說後半部,在女主奇雅被捕後,檢方與辯方在法院裡的精采對質。最開始柴斯的死確實就像是一顆小小的震撼彈,讓人想:怎麼會有人死在防火台底下?發生了什麼?但隨著故事主要繞著奇雅展開,警長的採證工作片段有些零碎且篇幅短,對謀殺案的興趣會被自然書寫的魅力壓下。不過當主線回來到謀殺案後,會發現作者在法律知識上的功底也不容小覷,數位陪審員接受檢方及辯方的質詢,可以說是十分的細節、精彩。當中的緊張氛圍更是不在話下。
第三想提的,則是對於兩性的詮釋。除了以「詩」的方式表達奇雅的處境和心情外,如上文所述,迪莉婭.歐文斯是動物學家,深諳動物的求偶方式及其造成的效果,而她也將此使用進小說:比如「雌螢火蟲在成功交配後還會釋放出第二次訊息素,吸引不同種的公螢火蟲並把牠吃掉」或「母螳螂在交尾過程中會吃掉公螳螂,而此時失去頭與心臟的公螳螂仍會持續抽動下體」,這些其實早早就為奇雅的人生做了鋪陳。是這個長年孤獨、渴求著愛,卻反被利用傷害的女孩長年在溼地觀察,並且學習到的事。
第四,想說的則是人性的溫暖與醜惡。「沼澤女孩」直到最後一章之前,其實一直都是一個貶意的稱呼,用來辱罵從小就被家人拋棄在棚屋,並長年居住在溼地裡的奇雅。這一切從她還是個孩子就已經開始了。住在鎮上的人們對奇雅幾乎都抱著敵視或輕蔑的態度,這種先入為主的偏見造成了她逐漸封閉自我,拒絕上學也拒絕去鎮上。但同時我們也看見有些好心人,像是跳跳與梅寶夫妻倆,在看見奇雅販賣的「狗都不吃」的碎魚乾後,仍舊收下並藉此為奇雅送上了一箱箱物資;而泰特,則以「羽毛遊戲」跟奇雅建立關係,教會她識字、生物知識,也教會她愛情。
最後一點,則想要談談泰特與柴斯兩名男性與奇雅的關係。平心而論,泰特前後期都是個好男人,是真正愛護著奇雅,即使兩人偷嚐禁果也會因為要保護奇雅而急煞(不過不能否認有部分是因為他爸曾提醒他別鬧出人命),只是中期就真的很糟糕,幾乎可說是個因為自己沒膽就害奇雅心碎多年的混蛋傢伙。而柴斯,顯然就徹頭徹尾是個混帳,以甜言蜜語趁隙而入受傷多年、卻仍渴求著愛的奇雅,而奇雅即使知道這並不是「愛」,也為了擺脫孤獨與柴斯往來,導致到最後她透過報紙知道柴斯已有婚約,對她的心理造成了再一次的潰敗。這次經歷讓奇雅完全封閉住了自己。泰特與柴斯各自有各自代表的意義,也代表著不同的階段,分別教會了她某些事情,同時是她的幸福,也同時是她的痛苦。
至於缺點方面,覺得幾乎都在後半部。首先是奇雅和哥哥喬帝的相聚,老實說,覺得這一章的目的性太強了,感覺是作者急著要把很多東西都在這一章交代完(像是家人的下落、喬帝的現狀),不過讀的時候還是會有讓人會心一笑的那種共感。再者則是法院辯護的那一整段,因為篇幅很長,所以會覺得跟前面是不太一樣的兩部曲:一部是自然書寫為主的奇雅成長記,一部是謀殺案被告奇雅的法院紀錄。不會覺得是失真問題,但是會覺得怎麼前後讀的東西好像不是同一個?除此之外,幾乎都是我喜歡的了。
整體而言,我很推薦這本小說,尤其給那些想要多了解動物、植物、溼地、沼澤、海流、潮汐這些生物或現象的人,這本書會讓你受益匪淺;同時也很推薦給喜歡看辯護過程的讀者,個人覺得小說中的對話橋段非常精采。
ns 15.158.61.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