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是天氣涼爽的午後,我待在家裡附近的咖啡廳看著新買的小說,點了杯卡布奇諾和戚風蛋糕,準備好享受我的午後時光。
然而服務生替我端上餐點時,一臉好奇地問:你是在準備考試嗎?
其實當下我有些尷尬,我判斷她當時只是因為我是常客而說些客套話,所以我不大想多作解釋。
我拿起小說的封底給她看,「我在研究人性」,我如此回答。
她笑了一下,「假認真」,說完後便轉身去服務其他人。
然而這件事卻讓我在喝下咖啡時,產生了一種不悅感。
從幾何時,閱讀書本已經變成考試的標誌,而非享受?
1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ytwMEn3A0
現代人對於「唸書」這檔事,已經難以認定它是一種娛樂。
談到現代人對於娛樂的意象,大多已經成為拿起手機開始玩手遊,不然就是看串流媒體上的戲劇。
不過確實,比起書本上的文字,3C產品給人感官上的刺激強烈許多。大腦本來就不是被設計成擅長閱讀的機器,而是偏好聲光刺激的動物器官。所以可以預見,它不喜愛閱讀,而更喜歡YT。
另外,是文化給我們的制約。也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中國從有科舉制度以來,便奉行這項準則,植入東亞各國的文化基因的深處。在當時,中國為了應付大量的行政作業,便實施科舉制度,好讓中央龐大的官僚體系能夠正常運作。於此同時,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夠透過這項措施,獲取血親宗族無法給予的財富及地位。
而考試成為了「成功的管道」,按照邏輯推演,「念書」的行為也脫離不了這種框架。所以多數人不再認為念書是一種生活消遣,而是一種令人反感的行為。
同時,這種社會現象對於作者則是一種不得不承擔的原罪,而且沒有任何人或神能解救這種環境。
1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9N6HHuh0SH
你可能會開始想,既然現代對於寫小說的環境越來越糟,那還要投入時間精力到這個產業,不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嗎?
但我的答案是,「他媽的還是得繼續寫下去」。
先說一個簡單的客觀理由,人類從古至今,對於故事的需求從來沒有減少過。
有人這樣說過,全世界最暢銷的書,不是什麼成功學,也不是教人怎麼發大財,更不是讓你成為萬人迷的理論。而是一本講述神與人類接觸的故事。
那就是「聖經」。
就算到了這個人人都用手機聯絡感情的世界,世上依然還是有不少信徒虔誠的依照上帝及聖經的理念,替這世上的人增添色彩。這全歸功於聖經令他們信服的故事,他們將故事裡面的理念化作成行動,並持續進行著。
而這正是「故事」本身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的重要性。它能傳遞價值觀,並讓其他人付諸行動,甚至傳承前人的意志。而所有承載故事的載體之中,唯有文字最能細膩的表現出人的情感。
1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RWJko32Dy
此時又延伸出下一個問題,「要是大家都不想看書,我寫小說不就沒人要看?」
這時候我想提出一個反問:這種狀況,究竟是代表你的故事糟糕,還是沒人有「意願」看你的故事?
再問的深刻一點,究竟人要怎麼願意放下手邊的遊戲跟影片,而且在還沒認識你或是你的書之前,去閱讀你的書?
不太可能對吧?
1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ViRG1ljec
這也就是需要行銷的堅強理由。
按照國家圖書館發布的數據顯示,110年中,就有5895本小說出版,新書量多如繁星。要怎樣從數千本小說之中脫穎而出,便成為每一位作家需要突破的難關之一。這讓我想起以前有人跟我說的類比,「與其當一顆普通的白色恆星,不如去成為天空上的流星,甚至是黑洞,總比只是在天空上當作陪襯來得好。」
要記住,這年代人類的注意力也是一種需要被爭奪的資源之一,而要讓小說能夠引起他人注意,便需要有相對應的行銷手段。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