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哇!原來這個創作挑戰的截止日期是今日,所以我現在做Deadline Fighter,趕忙將我的讀後感張貼出來,希望弄墨不要介意。
由於我看文的速度超慢的緣故,所以我只看到第三章十二節,而且我先前曾經參與過弄墨另一個有關《沉默的證人》的讀後感創挑,因此先前曾經說過的話我不再累贅了。今次我會集中討論剛看完的第三章,以及會用少許有別於過往的方式說說這個故事的優缺點。至於是什麼方式,請看下文:
儘管《沉默的證人》是BL作品,但裡面主要是說有關警察查案的故事,所以我特地提早閱讀另一個蕉民風箏的探案作品《多米諾效應》,看看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不管是《沉默的證人》還是《多米諾效應》,我本人也頗喜歡,只是在對比之下,有少許地方《沉默的證人》及不上《多米諾效應》,那就是後者較為吸引香港讀者。為何這樣說呢?這是用字上的問題。我在看《沉默的證人》的時候,間中會看見一些香港人較少用的字眼,For example,「奇葩」這個詞語我很少見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我在《沉默的證人》內卻看見了。由於故事有濃濃的香港味道,所以見到這些字眼時,嗯……我硬是覺得有點怪怪的。台灣、馬拉甚至大陸的讀者也許覺得沒問題,可是作為香港人的我看到,就覺得這是一個扣分位。不過這作品又不是只服務香港讀者,因此弄墨你當作是一個固執老人的看法就可以了。
由於有了比較的關係,我認為《沉默的證人》不像《多米諾效應》那麼親民通俗。因為故事中的專業名詞比較多,而且間歇性中英夾雜。若果我是較年輕的讀者,可能會有少許吃不消。但很幸運地我不是(我已經一把年紀,對不起!),所以我的觀感還好,只是這作品要吸引剛好過了十八歲的朋友,可能相對較為困難,不過吸引上班族就應該沒多大問題。
有關互相比較的環節到此為止……不,還是多說一點吧。兩部作品相比之下,《沉默的證人》比《多米諾效應》優勝的地方在於考據上,看的時侯真的覺得自己是跟著邵Sir去查案。此外,人物描寫也更為細膩,例如第三章看見邵Sir突然罵杜衡害他PTSD發作,看後真的心有戚戚然,而且想大罵邵Sir你這個豬頭到底在幹什麼!還有一點,弄墨的標點用得更為精準,就是不像坊間的網文那樣胡亂使用標點,就好像不加句號,不該用雙引號的地方卻用了。因此,《多米諾效應》在上述幾點上,是值得向《沉默的證人》借鏡。
比較過後,容我再補充少許個人觀點:雖然《沉默的證人》是BL故事,但全民也迷戀BL這方面,我覺得不是所有讀者接受到(至少我不大可以)。因為這作品除了是BL外,也是一個警探查案的故事,故此我希望故事能較為貼近現實一點。現在弄墨的處理手法,碰巧不是我那杯茶,所幸案件的佈局和處理懸疑位的手法相當對我胃口,讓人彷彿置身於案件之中,因此全民迷戀BL這個我不大欣賞的地方,並沒有妨礙我對這部作品的喜愛。
因為我只看了三章的緣故,所以如要在三宗案件選一宗我最深刻的,一定是「人性實驗」。一來這案件有吃人肉的情節(這令我回想起《天與地》的家明),而且受害人那些嘴臉弄墨也描述得很好,使讀者能好好反思何謂人性。而且犯人們儘管可惡,但由另一個角度看,他們也是受害者來的。只是我有些疑問,按照一般犯罪小說的慣常做法,犯人背後應該有幕後黑手,不知道究竟有沒有呢?
另外,在猝不提防之下,邵Sir和杜衡竟然於第三章就在一起了!對我來說是快了一點,如果再遲兩、三章才互表心意,讓讀者為他們的關係再感到緊張一點,我認為會更加理想(私心表示:我有點想看邵Sir坐飛機去英國追「妻」表白的場面,所以為何這麼快在一起?)。
好,我的讀後心得到此為止,本人在此祝弄墨的電子書大賣啊!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