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記:
今天幫朋友詢問繪師朋友V皮的報價。
下午跟我爸去看《拿破崙》。
滿微妙的,如果是沒有歷史背景的人可能會看不太懂。電影似乎想透過呈現拿破崙的人性和脆弱,去演繹他也是一個「凡夫俗子」。但拿破崙是歷史上個人魅力排行榜常駐前三名,電影並沒有將他那種一呼百應的魅力演到位,說服力大減。
電影的手法是戰爭-家庭-戰爭-家庭這樣穿插呈現。拿破崙一生的摯愛約瑟芬似乎對他的各種軍事和政治上的決策產生深遠影響。其實最早我對約瑟芬這號人物的印象來自柯南的劇場版《銀翼的奇術師》。之所以這號人物能夠被反覆做為影劇題材來挖角,主要原因在於她和拿破崙之間的書信有留存下來(電影還有演到)。
當然,一個軍事強人的決策是否會因為一位愛人而動搖,這的大哉問也是很多歷史學家喜歡探討的。歷史學家往往喜歡分析客觀原因,但很多時候又不禁懷疑這些偉人不少時候也會「意氣用事」而下錯決策。在這種搖擺之間探究是既痛苦又迷人的,通常影劇都會把原因歸咎在愛情。(例如拿破崙從埃及撤軍,並不是因為約瑟芬出軌,而是國內有政變)
順便說一下這種軍事強人似乎都好人妻(曹操、德川家康、拿破崙),尤其喜歡娶寡婦做為賢內助。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這些強人平時一定360天都待在外面,需要有夠強勢、夠有能力、穩得住的女人來操辦後方事務,否則娶個傻白甜搞不清楚狀況,天天在門後放火就飽了。
至於電影呈現的約瑟芬淫亂。其實多數時候歐洲貴族的上流階級差不多都這樣,丈夫妻子有幾個情人很正常,都是公開的祕密。拿破崙自己也給約瑟芬好幾個私生子,算是禮尚往來吧。
電影最精彩的是戰爭場面。不愧是導過《王者天下》和《神鬼戰士》的導演。與其說大場面,不如說雷利史考特的「調度」能力超強。並沒有像中國戰爭片那樣喜歡弄得密密麻麻,人山人海,而是讓外行也能看懂仗是怎麼打,是什麼狀況。
電影兩個半小時需要濃縮拿破崙從崛起到覆亡,我認為還是太難。挑選的事件都具有代表性,例如聲名鵲起的土倫戰役、確立領導權的霧月政變、人生高峰三皇會戰、下墜前的流星博羅格金戰役、失敗的起點遠征沙俄、迴光返照的百日政權,以及最終的滑鐵盧戰役。但由於「階段」的效果太強,而沒有讓人看到連續的變化,造成困惑和極大的落差感。
電影也沒有呈現拿破崙政治上的權謀、現代法律概念的普及、結束歐洲封建時代的長期混亂,進一步促成現代民族國家的雛形;以及在文化上的貢獻等等。
就如影中約瑟芬說的:沒有我,你什麼都不是。
將拿破崙形塑成一個戰場得意,情場失意、焦躁、自卑的武夫。
這或許是拿破崙的其中一面,但如果要呈現這一面。另一面也得加強對板,而且要強化一下連續性,例如因為情場失意而更加專注於戰場。但電影經常呈現拿破崙在軍中討論家事,甚至引用拿破崙和約瑟芬的往來信件,讓人覺得這位戰神在戰場上依舊被困於家事。
這或許是歷史的真相,但電影卻達不到好看的效果。
總之,這部電影我認為在中間水平。但沒有凸顯拿破崙的魅力,也沒有呈現他真正對歷史產生的影響。但瓦昆菲尼克斯實在太會演,雷利史考特的戰場調度也非常迷人,因此還是可以建議大家做點功課之後去電影院感受一下。
姚立明曾在節目當口說為什麼法律系人人要讀法國大革命?因為法國大革命最終的成果:自由、平等、博愛,以及從國家體制到軍事改革,是現代憲法體系乃至主權國家的根源。拿破崙正是將這個根源播散開來的關鍵人物,他的偉大並不是他一生打了多少勝仗,而是他確立了某種典範的傳播,影響至今。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