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噗寫於2023.05.19:
我看完這本書,至今仍覺得很奇妙。它只是概略地、各面向地介紹過美國的約會文化,但是看完可能1. 還是不懂作者想要表達她對約會到底是什麼看法,2.觸發或輕或重的求偶焦慮。
我只是一直看到作者對約會文化和情感交流的抨擊和不信任,像是第五章的主題:彼此認定。在1940-1950年代,美國大學校園內「人氣決定社交地位」的風氣退潮之後,少年少女們開始彼此認定,也就是一對一穩定交往。但這段期間的報紙上刊載的情感解惑專欄,往往對「彼此認定」進行抨擊。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D9hXrKxsI
比如書中提到,Doris Blake在1942年發表的文章,抨擊一對一彼此認定文化,懷念她高中時候每個女孩子都會有人搶著要和她跳舞: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KcvXhHGBJ
「十六七歲的情侶在舞池成雙成對,把別人排除在外,真是一種可笑的風氣。它背後的成因只是一種不從何而來的有害習慣。」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ZWi7Eh9d8
其實我覺得,這位Doris女士只是發現出社會之後自己沒有在學校時那麼受歡迎了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kaIzU5bFS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寫作和讀這本書的人是已經經歷過好幾個世代的情侶排擠效應的X世代─千禧年世代了,所以沒辦法理解當時為什麼會那麼斥責一對一交往文化嗎?還是一對一的交往文化(但並非有法律保障的單偶制)讓人沒辦法自由去追求或被追求?才會有這種抨擊?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Hzq2p9vmB
讓人咋舌的是,作者提到,某個時代美國各地的天主教大學,只要學生被發現「只和特定一個對象往來」,就會進行開除。等一下,那和很多對象往來就有比較好嗎?我、我好混亂???只和特定一個對象來往是要多親密才會被開除?這方面完全沒有細寫啊!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m0eRbAwNU
「彼此認定」的文化也塑造了第一批經歷「分手」的世代。彼此認定讓年輕男女可以專注在彼此身上,進行安全的情慾探索,但也排除了其他好感對象與追求者。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CNUeFVEMS
以前的狀況是,你如果少了一個追求者,至少你還有其他追求者會上門拜訪,或許有點難過,但不至於心碎。但「彼此認定」的狀況下,你的交往對象連一通電話也不打,就和你徹底斷絕聯絡了。更糟的是,被分手會導致你被群體孤立。但因為被分手而名譽掃地的例子,以前比較保守的社會也不是沒有過,比如近年來很流行的退婚流。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9cAREZwHS
我們約會好嗎?:從古典情調的牽牽小手到新世代的交友APP,人們如何找到真愛? - 莫伊拉.韋格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1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vuQonmc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