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名垂青史歷史人物中,文天祥,是個寧願死也不願降辱的一代名臣。
他有屈原不願受物之汶汶者乎的節操,亦有史可法的傲骨崚嶒;先是一代名將岳飛蒙冤無法瞑目,後有文天祥至死仍不願降元,這些精忠報國的忠臣,也攔不住宋朝的衰敗。
有人曾說,同樣是兵敗被俘,清代的丞相洪承疇卻甘願降清,在獄中因為一點落塵便振衣欲除去,反觀文天祥就算身處在惡劣的環境,仍是不願低頭,兩相對比,甚是諷刺。
縱使戰敗被俘,寧願在蒸漚歷爛的環境下仍不低頭,於獄中落筆不朽的「正氣歌」,頭兩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是他一身正氣凜然的寫照;留下的千古絕唱「過零丁洋」,末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一生無愧於心的證明。
他從容就義之時,年僅四十七歲,就連元世祖忽必烈都大嘆可惜,如此耿忠之人,世間能有幾人?死時留在衣帶上的封筆,簡單三十二字,卻是置生死於身外「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人無完人,文天祥亦是。人不彪狂枉少年,曾風流過,也曾年少輕狂過。文天祥年輕時也是個風流浪子,家世也算良好,風流倜儻也是正常事。然而,在經歷了家國大變後,他仍率兵上陣,就算死,也不丟人。他曾留下一封家書,寫道「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隱」,身為長子的他為忠而死,二弟承受叛國的罵名只為保家人平安,三弟則是「隱」而不蹚混水。
有些人怪他帶兵攻元是莽撞之舉,認為不如降元省去一場苦難。是,或許這樣能讓他終身不愁吃穿,也不會招來殺身之災,但試問這樣與洪承疇又有何區別?再者,若是文天祥真是只求保命苟且偷生之人,何來今日青史上對他的「忠臣」一說?史書又為何一再提及這位不朽的良臣?
當年岳飛屢退金兵,若非當時宋高宗心生忌憚,倘若岳飛真的將欽、徽二帝救回來,又何必遣秦檜下十二道金牌再以莫須有這種可笑的罪名處死?追根結柢,只不過是南宋朝廷自己對內同室操戈,對外連個紙老虎也不如罷了。
文天祥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他生於書香門第,十八歲那年便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殿試更以「御試策」獲得宋理宗青睞,考官更讚賞他「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如此人物,本應擁有無可限量的前途,光明的未來迎來的卻是元兵大舉入侵;耿直的他率兵談判,不畏生死怒罵伯顏,等著他的卻是南宋朝廷派人前往他的軍營,宣布解散他的軍隊。當時,文天祥該是多麼的心灰意冷?
南宋的降臣留夢炎前來勸降,被文天祥罵得狗血淋頭,就像當年史可法就算戰死於揚州城也不願歸降。
前半生是「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後半生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餘生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一生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就是文天祥。
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在三國演義第一回被援引作為卷頸辭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認為,文天祥的一生,也像這闋詞所寫,無忝所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16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N4TlnvE9p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刪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