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星期三至星期日都在放農曆新年工作的幾天補假,事實上工作時間應該比這幾天多,但是我們都知道即將開始下一個project,所以沒有什麼反對或怨言。聽說今年成績(金錢方面)比上一年好,希望有好的回報吧。
這幾天,一直嘗試不呆在家裡,多點出門口去一些平時沒有去的地方。約了一位朋友去啟德新那個新的SOGO百貨公司(The Twins)的區,也去了啟德體育園逛了一逛。個人意見:其實這個地方沒什麼特別,當然球場真的現代化多了,但是圍繞著球場的四方都已經變得相當商業化。
我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啊,政府想把香港定為成一個國際級的城市,但是我們很多範疇都已經看得出香港往下流的狀態。全新的海濱公園、全新的體育館、全新的博物館和文化中心都遮掩不到一個事實 — 香港的特色已經顏色已經褪去,昔日的魅力也漸漸淡去。
新的一浸油不會能夠拯救到香港現時的狀況,因為就算就算怎樣嘗試彌補之前的錯誤,重建之前光輝歲月的建築物和霓虹燈。消失的東西很難可以帶回來世中,就算真的有能力可以像用時光機一樣把舊陣時的東西帶回來2025年,我們將面臨一個令人不安的悖論,香港就會成為忒修斯之船。
假設我要將花墟的建築物全部拆走,重建到新的一個現代化的花墟,那麼它真的還是「花墟」嗎?
假設我要將彩虹邨的房屋全部拆走,重建到新的一個現代化的居屋或公屋,那麼它真的還是「彩虹邨」嗎?你當然可以把這些地方名為「新花墟」或「新彩虹邨」,甚至乎把他改名,但什麼魅力和價值都應改會失去。
今個星期一在香港大球場清走更衣室裏面的物資時,順便上了三樓的看台體驗一下十年都沒有看過的風景。其實大球場真的很靚,精緻的拱門設計、南看台後的山丘、北韓台後面南華會和銅鑼灣的城市風景,這個組合應該世界上沒有太多球場擁有。
總結來說,有時候新的東西、潔淨的設施都不一定可以取代以前甚至乎現時還有的浪漫和情意結。新的東西取代不到以前過往獨一無二的「feel」。我只可以用「feel」這一個字來到形容我想說的話和概念。
可惜心的一代,這個時代的變遷,「feel」已經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一方面,因為feel沒有可能可以賺到錢,也沒有可能可以吸引到在邊界以北的朋友們來港。我這幾個月在「Threads」上看見不少韓國人、日本人、台灣人和亞洲平時過往都比較多來港的人貼文說香港很像已經失去了一些「不能夠用文字表達出的東西」,看見這些留言我不得感到有點失落,有點難過。
因為香港近幾年的轉變,都已經明顯到連外來人都看得透。
法文有一個很有用的詞語來到描述這一個概念,就是「je ne sais quoi」。
「Je ne sais quoi」意味著無法準確命名或描述的令人愉悅的品質,而我感覺上2025年將會是一年我本人、我身邊一起成長的人,和香港失去得最多的事物。我希望自己的預測是錯的,我們大家2025年都不會像我這一篇「文章」(譯:亂七八糟的想法)一樣專注在失去的東西,而應該把努力用在建立新得回來的東西。
新年快樂。
20250209
ns 15.158.61.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