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節:舊城的陰影與少女的凝視
在融合區邊緣,一棟因為地基沉降而傾斜、外牆爬滿了鐵鏽色水漬的舊式公寓樓裡,十四歲的凱拉正透過佈滿了灰塵和雨痕的窗戶,凝視着遠方核心區那些如同海市蜃樓般、在黃昏光線中閃耀着不真實光芒的塔樓。她的眼神,與她的年齡不符,混合了少女的好奇、底層生存者早熟的警惕、以及一種…對這個正在劇變的世界難以言喻的疏離感。
她的父親,曾經是這座城市為數不多的、還懂得修理舊式機械義肢的熟練技工。但在“中樞”系統推出更廉價、更高效的AI輔助診斷和3D打印定制義肢服務後,他的小作坊迅速失去了生意,最終在一次與催討“系統信用積分”的自動化執法機器人的衝突中,因為“拒絕配合系統優化”而被判定為“社會失信人員”,失去了僅有的一點社會福利,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抑鬱而終。
她的母親,則在一家由“中樞”系統管理的、效率極高但也極度缺乏人情味的自動化紡織廠裡工作。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與冰冷的機器手臂和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為伴,重複着單調枯燥的操作。她的工資微薄,僅夠支付這個狹小公寓的租金(由系統根據她的“貢獻積分”自動計算)和最基礎的營養膏配給。凱拉能感覺到,母親身上的“人味”正在一點點地被磨損、被抽乾,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像…一台設定好程序的機器。
凱拉自己,則在一個由“中樞”系統管理的社區學校裡上學。學校的課程高度標準化,由AI教師進行授課和評估。AI教師耐心、博學、永遠不會疲倦,但也…缺乏任何真實的情感和個性化的關懷。所有的評估都基於冰冷的數據和算法,凱拉那些在繪畫和音樂方面展現出的、無法被量化的天賦和熱情,被系統判定為“低效能”和“與未來職業需求不符”,而得不到任何鼓勵。她感覺自己像一個流水線上的零件,正在被塑造成一個…符合“系統”需求的標準化產品。
她憎恨這個“系統”,憎恨它奪走了父親的生計和尊嚴,憎恨它正在將母親變成一個空殼,憎恨它試圖抹殺掉她自己內心那些…她也說不清是什麼、但感覺無比珍貴的…色彩和聲音。
但她也…對那個“系統”背後的力量感到好奇和一絲畏懼。她會偷偷地潛入那些被廢棄的網絡接入點,用她自學的、粗糙的黑客技巧(更多是依靠直覺和試錯),去窺探那個龐大、複雜、無所不在的“中樞”世界的冰山一角。她看到過核心區居民奢華的虛擬生活片段,看到過系統內部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流和算法模型,也看到過…一些被加密或標記為“異常”的、無法理解的信息片段——有時是一些意義不明的符號組合,有時是一些短暫的、如同亂碼般的聲音或圖像。這些碎片如同深淵的裂隙,讓她隱約感覺到,在“系統”那看似完美的表面之下,似乎…也潛藏着某種…混亂和…不穩定?
這種底層的凝視,讓凱拉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一種早熟的、充滿了懷疑和警惕的認知。她如同一個生活在巨大冰山陰影下的馴鹿,本能地感覺到冰層之下可能存在的裂痕和危險。
1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VKO0BPR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