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動畫電影的受眾開始不只是小孩,越來越多成人都喜歡前往一同觀賞。而「玩轉極樂園」亦不負眾望,是一套老少咸宜的電影,不但帶出夢想和親情的拉鋸戰,亦讓人重新反思死亡。
我們每個人或者曾經都是主角米高。也許我們曾經希望可以實踐自己的想法,但無奈被家人反對,或者被世人不認同,不符合現實情況,不夠「貼地」。令筆者比較感觸的一幕,是米高外婆向米高說:「如果你要追尋自己的夢想,就一定要放棄另一邊。」「但我兩邊都想要呀!」米高回答,隨而轉身離開。
說到底,作為人而生存,終究我們都是在追求別人的認同。其實我們都明白有得必有失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凡事皆有風險,我們都明白想法也許是不切實際。但是,身邊的人認同和理解才是開啟這條追夢之路的關鍵。米高曾經說過自己可以不理親人,孤身走自己路;阿德放棄自己的家庭,開展自己的音樂夢。但故事最後還是離不開「親人的認同」。66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d7i4LHMbW
「親人」是普遍人認為最了解自己的人,畢竟血濃於水,又有長時間的相處。但是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親人不一定是最理解你的人。所以筆者如此定義:故事裡「親人的認同」其實亦可解作為了解並支持你的人。
即便全世界的人都嘲笑你的「離地」,只有一個人認同你,也許我們還是有走下去的力氣。
至於死,只會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結局。這次電影以墨西哥亡靈節為背景,與我們清明節較不同的地方是,亡靈節先人會回家和在生的家人團聚。但隨著世代交替,越來越多核心家庭的出現,親人間的聚散不如以往,未必像故事裡般在亡靈節看到一大群家人一起祈福。
假設死後的世界真如極樂園一樣運作,大家族的人也許能被永遠記住,因為有照片被供奉著;而核心家庭的人也許過幾代子孫,就要面臨「第二次死亡」,被忘記後就永遠消失不見。被世人遺忘而迎來在極樂園的「第二次死亡」,這樣的事其實對亡者來說頗為殘酷。死後我們都希望被自己認識的人記住——儘管知道在世的人有他們的生活,而心底裡還是希望他們會以某種形象記得自己存在過,在世界留下足跡過,而不是被時代的洪流抹殺⋯⋯
不論生或死,我們都是希望能證明自己的存在,而不是如氣泡般一碰即逝。生,我們追求認同;死,我們不想被遺忘。
-原文刊於香港01博評
ns 15.158.61.2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