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不是複製機械ai,總有自己的個體差異。
社會學在很久以前,就研究偏差行為(deviant behavior )。偏差行為包括了所有的不正常行為,有犯法的也有不犯法的。
偏差行為研究是很多研究項目的始祖。有涉及犯罪的犯罪心理學,有涉及文化差異的文化研究,亦有基於生物學差異的基因研究。反正,從各種意義上的「不正常」,都是人們研究或探討的內容。
創作領域也是偏差行為研究的大本營。在故事創作中,我們會建構出不同的「英雄」與「反派」,但甚少寫「普通」的正常人。英雄與反派,不都是偏差的人嗎?但創作者卻會思考,甚麼樣的「偏差」人格才會有各式各樣的人格魅力。
偏差行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項目有待定義,那就是「甚麼是正常」。
正常的定義,很複雜,也隨場合的不同,而有了流動性的定義。簡單如抖腳,在街角公園的叔叔嬸嬸身上可能很正常,在高級場合下的俊男美女抖腳,就變成了令人咋舌的偏差行為了。
不過呢,私日記不是學術文章發表地,只是一些生活小感想。想分享的感想有三。
一,是最近看到,很多創作者都比一般人更喜歡「正常」或厭惡偏差。
這是很奇怪的事情。試想想,我們創作者不是腦袋裡幻想出最多偏差行為的人群嗎?不只創作者會建構出偏差行為角色,讀者或編輯還會嫌人人皆正常地可愛的作品太過傻白甜呢!
然而,最近遇上創作者看到待人接物的偏差行為時,那反應卻完全是超乎了想像。
二,是人們建立了日常「正常行為」的觀念後,對於非日常的情況看到偏差行為,反應不來的情況也太普遍了。
以香港為例,部分香港人常取笑所謂的「港豬」,其實就是對日常轉變不敏感,過著自己日常的人。
而我看很多淺藍淺黃的人,其實是對「正常」的切入點不同。淺黃的人,不少視公民社會為正常,聚焦了當政者的偏差行為;淺藍的人,不少視守法社會為正常,聚焦了反對者的偏差行為。
然而當世界改變了,甚麼是正常?誰又能定義正常?
三,是關於自己的體會。
豬的本科是社會學。受學者教授們所引導,豬對於每個人,包括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動機與背後的文化關係等,豬是非常留心去思考的。
然後,經思考後的「正確」行為,豬是毫不猶豫地執行的。
很多人會說,世事沒有絕對的正確。你知道嗎?這句說話是一個悖論喔:)
要豬改變行為其實超簡單,說服豬是錯誤的,或者待世界變了,豬自會修正。
然而不管正確與否,漫罵只會讓人失望。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