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就喜歡故事,會被各式各樣的故事吸引,直到今天仍然記得唸幼稚園時坐在地顫上聽老師說故事的情景。
斯文的老師穿著裙子坐在椅子上俯視我們,述說某位男孩到外地唸書,寫信告訴父親寄學費,不懂得寫的字就用交叉代替,結果父親收到的是一封寫滿交叉的信,父親不明所指,當然就沒有寄出學費。最終盤纏用盡的男孩沒法繼續唸下去,只得窩囊地歸家。故事的教訓清楚不過;要我們勤力唸書,多認字。奇怪的是,除了記得這個故事之外,我竟然也記得當年自己這個小不點悄悄對旁邊的同學仔説:我看到老師的內褲耶。很明顯,我這種人註定長大後一事無成,認不了幾個字。
青年時沉迷看電影,曾經一天去四間戲院看了四套電影,結果當晚頭痛欲裂,作了惡夢。夢中四套電影的主角都在其他電影的場景中進出自如,差點把我搞瘋。從小到大無聊的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在腦海裏演練某部電影。特別抽一個場景分析剪接技巧,或者劇本有什麼出色之處,又或者區別某位導演早期和後期作品的風格,等等。
年紀愈大,愈來愈活得迷糊,記性愈來愈差,很多往事都變得模糊起來。記不起這件事是哪一年發生?最後見她又是幾時?愛看電影的我,近年竟然會忘記一些喜歡的電影名稱,又或者搞混了那個精彩場面究竟來自哪部電影。於是想到不如把種種觀感寫下來。我有點不安,數十年來種種的經歷、想法、感覺、觀感累積成今天的我。如果忘記了以前種種,那麼今天的我還是不是我?我常常有類似的想法。
於是,就此生出了把一切記下來的念頭,無論是對喜歡的電影的觀感,抑或是寫小說當中的過程,但凡仍然記得的都寫下來。電影和小說,是組成我的人生的重要部分。這些文字雖然公諸同好,其實最大目的還是供自己看,故意寫得東拉西扯,內容圍繞小說和電影,其實同時也是側寫自己,提醒自己曾經有過某些想法,以及曾經發生過某些事而已。
中四那年有個星期六上午,我和當時最要好的朋友到大圍踏腳踏車,兩個人踩得筋疲力竭,在回家的巴士上看到眼前站著一個老婦人,我們對望一眼,明知道應該讓座,卻因為實在太累,屁股完全離不開座位,就這樣心𥚃愧疚地坐畢全程。也是那天,我用同學的會員証在大型連瑣店租了「教父第三集」。在還沒有看過首兩集的情形下,租的竟然是第三集。
當時慕「教父」大名而看,完全不知道電影好在哪裡,而影評對第三集都一致劣評,說它狗尾續貂。幾年後再翻看時認定它其實不算什麼失敗之作,只是頭兩集實在太經典,珠玉在前,比較下第三集才顯得平庸。雖然不能否認,哥普拉是為了償還債務才被迫接拍第三集,故事內容方面確實有點可有可無,不過説到底大師出手,怎麼說也不會一無是處。
印象最深刻的是開場第一個鏡頭,畫面是一個荒蕪了的大宅的空鏡,直覺它應該跟前一集有莫大牽連,果然,這大宅正是續集中最終段落的場景。
其實「教父第三集」在我心目中算不上最出色的電影,但每當思索執筆寫第一篇文章時卻總是最先想到它,可能令我懷念的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少年時跟好友踏單車的情景。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