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寧願當隻杜鵑鳥。
常聽人說要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主人,決定未來。其實生命是一樣的,生死之間,過程的不同其實不能稱作不同。我們總有參考書去對照,以別人所說的美好生活作為預想,往目標努力。但人往往沒辦法得到所有,盡力向那些表象看齊,空虛卻是不減反增,原先想像早已模糊不清。期間的辛酸,是世人共同的淚。
和別人一樣,何時成為了流行主流?似乎特別、特殊,代表一個人的不完美,甚至被認為是個問題。那些問題不被大眾所容,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異類往往遭受排斥,被迫隱藏與常人不同的那一面,直到與世界融為一體,再也沒有識別之處。
最初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經過師長的教育、同儕的洗禮,我們在相同環境下漸漸變得麻木,習慣同步,不願面對不確定、無端的改變。這樣的生活模式把自身判斷一一校正,得出的產物是一致的觀念與秩序。沒有人想破壞人類千百年來的規律,改變總會帶來一次次的爭吵比起面對未來的不確定,人們更喜愛待在安逸的這一刻。不必思考、不必適應新事物,舒適圈人們住的如此自在。更改造物法則的勇者,只得孤身一人對抗輿論,強撐著立起名為真理的牆。
儘管破壞常規帶來的世界總變得更好、更貼近完善的生活,可站在變數之前,我們怯步,猶豫觸碰後的結果。於是人生多出一個新選擇----跟隨。
我們不再思考,等待能翻轉世界的某人出現,跟隨利益,抉擇支持或維持現狀。面臨眾多選擇中,從眾成了使自己安心的藉口。只因大家的選擇一樣,這代表自己的想法並不重要,站在另一方也不會讓結果變得不一樣,不如與多數為友,撇去被質疑的可能。
或許我們只是在意他人眼光而改變想法。一切思緒在眾人審判下宛若一粒沙,那不相容的思考模式只能被唾棄,最後,沙聚成塔,而你是其中一粒礫石,隱身在眾多砂石之中。
有時候,我寧願當隻杜鵑鳥,淹沒在都市叢林裡,模仿別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只為在他人眼光下容身。模仿語言,學習與人類溝通;仿效穿搭,流行話題不落人後;模擬肢體,以兩腳走路,以手持物,我變得更像大家口中的“人”。
有人說杜鵑鳥是惡劣的存在,強住在別人家中,讓不符合體型大小的鳥媽媽來照顧。這難道不是一種對抗現實的生活方式嗎?為此牠們擁有更高的模仿能力,在鳥類中,或許能稱得上最佳觀察者與替身。
說的好聽是對抗,其實那也只是另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罷了,是人類最常做的模式。將事情簡單化,直白來說,是推給別人去煩惱。這迴圈我們早就在不知不覺間重複了好幾次,好似生來如此。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不必過於自責。這句話深藏心底,每一個人都有個底。
有先例而後照做,遵循不至於害己的參考書,模仿前一個人的生活軌跡,以保證自己走向他的終點,那可預見的可能性。
杜鵑鳥,在都市叢林穿梭隱藏,學習如何在現世生存。大家都是一樣,是隻杜鵑鳥,模仿他人,做自己覺得最省心的事。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