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10集的教育改革辯論結束後,立法會進入了一場關於香港經濟發展策略的辯論。這次辯論的焦點是香港在發展經濟時應該更多地注重多元化,還是繼續追求其金融中心地位。
民主派議員劉慧卿作為議會主席首先發表了開場演講。她強調香港的經濟發展不能僅依賴金融業,應該進一步發展其他產業,特別是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她提到,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香港需要擁抱多元化,以減輕對單一產業的依賴,並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經濟多樣性。
獨立民主派議員李國麟接著發表了他的觀點。他同意多元化是重要的,但他認為金融業仍然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他主張在追求多元化的同時,要保持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提供穩定和可靠的金融服務。他提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僅對香港本地經濟重要,也有助於促進大灣區和國際間的合作。
建制派議員中,民建聯的柯創盛支持李國麟的觀點,強調金融業的重要性。他表示,香港擁有優越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專業人才,應該繼續發展金融業,吸引國際資本和企業來港。他認為這將為香港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中間派議員民愛中黨的黃雅盈則主張經濟多元化。她指出,過度依賴金融業存在風險,如金融風暴或國際政治變化,可能對香港造成嚴重打擊。她主張發展其他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加經濟多樣性。
辯論進入了激烈的交鋒,各方議員就經濟發展策略展開了激烈辯論。民主派和中間派議員主張經濟多元化,強調發展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以減輕對金融業的依賴。建制派議員則堅持保持金融中心地位,並提供穩定和可靠的金融服務。
最終,議案進入表決階段。在第111集中,議案以65票支持(61名民主派議員+4名民愛中黨議員)對17票反對(13名建制派+2名民建力黨議員+獨立中間派劉江杰議員)獲得通過。這一結果再次顯示了議會中多數議員對經濟多元化的共識,並將為香港的經濟發展開創新的方向。
故事將在下一集繼續,並關注議會的其他重要議題和辯論。議會議員們將繼續努力,就各項議題進行辯論,尋求共識,以推動香港社會的繁榮和發展。
ns18.218.26.13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