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文書,都有可能可以發揮,就連離職申請書也可以(不過別人可能看了心中翻白眼)。不然申論題也可以融入詩歌的技法,不過工科好像不考這種東西。沒關係,法律課的書面報告也有發揮空間。
總之,「落花水面皆文章」是真的!除了描寫對象範圍很廣之外,文字的版圖就是文學攻略的地圖。如果寫告示的人寫作能力很差,除了鬧笑話,甚至會辭不達意,而告示寫得好的標準就只需達到簡單明瞭。
更擴張地說,「去喜歡你做的事」是文豪的忠告,因為創作不易,多數人甚至沒條件搞創作,那麼發揮空間就是任何自己要做的事。如果自己著重在表達的面向,就會不知不覺平常都在找機會練習,說清楚一點就是不斷給自己機會教育。分內做好才有發展分外的可看性。
如果自己處在限捕限撈的環境,那麼就剩下一魚N吃的生存本領了。
人生的英文是life,另解是生活。簡介寫挖掘我的人生好像又把格局撐太大了,其實就是讓題材來源變成我的生活,就算是摸索如何快速收傘這個(不知道該怎麼說但在常下雨的地方挺有用又好玩的)技能也能彙整成篇。如果我有練成的話,關鍵在快速用手指找到另一塊魔鬼氈,然後下一步是嘗試略過找魔鬼氈的步驟,直接用「手感」拉到剛好的鬆緊度。應該吧?目前還在想像練習當中,難度更高可以練習假裝在分秒必爭的產線連續重複這個動作。
我的學習產出模式比較像學超級慢但是反覆修改,比如設計一隻手,我會先反覆確認無名指的各種參數盡可能接近機能的構造極限,不過別人早就雙手都設計好了(直接鏡像對稱偷懶),但我會確認完,鏡像完還會考慮慣用手的問題,以及協調性、互補關係等等。最後做完交出去才發現左右手搞錯邊,被罰使用自己設計的雙手想辦法適應一輩子。(我開玩笑的,我沒有要扮演上帝的意思,也沒有要自肥)
所以我寫作教材只看不到1/5,就認真筆記看過的內容並且實際行動,這個會比看完整本忘掉大部分再憑不可靠的印象加上固化的觀念批判,結果就是太自滿,什麼都沒學到,僅憑看完了就說書沒用,都不會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都是亟需舍菲爾的西洋棋,困在「(因為)舊的不去(所以)新的不來」的自我設限。(沒接觸960西洋棋的應該不知道,就是他提出一種變體但完全納入標準規則制,因此沒有任何後者的策略、走法、技巧等遭到廢棄)
因此,整合接收和輸出,就可以更有效率地提升精神上的生活品質,但願不只能讓文書表達能感受到我是個內向但有趣的人。
ns 15.158.61.3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