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回顧,翻到四月時和同事去小琉球的舊墳區探訪的照片,那時清明剛過,兩公尺高的雜草灌木剛除盡,五色墓紙散落飄盪,一年一度能輕易進入墳場的時節,雖說是輕易,但和外側柏油公路相比,路面仍崎嶇難行,滿布石塊草莖。
有點訝異當時竟然沒有留下文字紀錄,現在只能憑依稀印象與照片來搜索腦中回憶,墓制形式我並不熟悉,但正是被稱作耆老的同事(雖還不到40歲)專精強項,他如數家珍,從民國五十年到日治再到清末,有簡單用咾咕石堆疊而成的、小孩子身形不大用水泥包覆的、夫妻雙人墓葬、家族合葬、以及最令我訝異,紅磚頭上刻字直接充作墓碑的,許多墳頭因為傳統習俗上撿骨時要敲破墓碑扔在一旁,將屍骨撿起清理乾淨後擺進骨甕,看上去就像被盜了墓或慘遭惡徒蹂躪,我們進入墓區時約莫下午四點,天色還亮著,可周遭無車無人,莫名的荒涼卻也靜謐。
不知為何,對關於死亡的事物總是感到興趣,小時候熱衷恐龍化石和埃及木乃伊,還妄想著長大要當考古學家,不過家人總是說著「讀那個應該會去撿骨吧?」這樣的話,加上我也考不上,因此只得作罷。前幾天去了剛開幕不久的南科考古館,史前時期層層疊疊排到近代,還有台灣首次發現的三疊葬,三具成年男性堆疊在一起埋葬,最底層的年代較遠,上方兩具則差不多時期,推測是關係密切的親近關係,才可能以這種方式葬在一塊。
同屬泛靈信仰,卻是道教較無法理解的概念,在課堂上分享之後,每個學生都是一臉不可置信,包括歷史課本中說的將親近之人葬在家中,在我們現在社會中(我自己的認知)似乎都是不太能被接受的事情。
生與死的界線,真的是如此分明嗎?
常開玩笑地說小琉球這座島上的死人比活人多,明明死者是與我們如此密切的存在,大家卻仍都是敬而遠之,或許跟犯沖、命格之類的有關,也可能是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遺毒,雖說面對無法預知掌握的事情時總會有諸多惶恐,但越深入了解,是不是就越不會感到害怕了?
明年的新年計畫,就來研究老墓吧!從南山公墓的保護團體「地上台南」開始認真了解,想辦法讀完凱倫‧阿姆斯壯的《神的歷史》,然後朝神棍之路邁進!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