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港回小琉球時,忽然想起去年八月在瀨戶內的所見所感,於是找了當時寫的文章,稍作修改,過了半年似乎有了一點改變,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改變。
以下正文:
這幾天都在瀨戶內的幾個小島跳島旅行,昨天直島,今天豐島,明天會是女木島與男木島(小豆島、犬島因為時程的關係就沒去了)。
之所以會來這,是因為前陣子湊巧發現正好開辦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去年在尾道時就很想再回來瀨戶內海看看,加上姐借了我一本福武總一郎的書,專講他舉辦藝術祭的宗旨和緣由,更加強了想來看看的意念。
福武總一郎是誰?他是倍樂生公司的董事長,也就是創辦巧連智與巧虎的公司,十多年前他湊巧認識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策展人北川富朗,以及父親離世前的遺願是希望瀨戶內海能有一塊乾淨、不受污染的土地讓孩子們快樂露營,因此他決定跟北川富朗合作,希望能用藝術與文化,讓這些島嶼再次復興。
瀨戶內的小島們之所以破敗,其實是因為數十年來的重工業工廠進駐污染(包含戰爭期間的兵工廠),但在產業轉型之後,本地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人口開始外移,最後變成島上只剩老人與貓狗,沒有人願意回家,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未來放在這些交通不便的小島上。
可是,要怎麼改變這樣的狀況?
從福武總一郎的角度來看,純粹市場導向的速食旅遊是沒有辦法成功的,只有文化與藝術這些短時間內看不出成效、卻能確實使人餘韻無窮的抽象概念,才有辦法治本,因此跟越後妻有一樣,每三年一次,邀請世界各地數百位藝術家與當地居民合作,試圖重振這裡的一切。
你說這樣有成功嗎?這幾天的感受下來,或許還沒全然復甦,但藝術祭確實也從前六年的虧損開始慢慢轉虧為盈,對啊,六年的虧損,你能想像小琉球的商家為了舉辦活動,整整陪了六年的錢嗎?
也許這就是文化有無的差異。能想像這樣的東西,出現在小琉球港邊嗎?
之所以說小琉球是所謂的「速食旅遊」是有原因的。
1.主打自然生態不好嗎?
當然好,在物資貧乏的小島,當然是有什麼就推銷什麼,但是,自然生態的維持與消耗程度是否能相互平衡是最需要著重之處,維持生態=讓自然環境休息=減少人為干擾=減少遊客=減少收入。
當我們一天能賺1000元,突然有人跟你說「喔我們為了一個暫時得不到什麼回饋的目標,請你一天只賺700元就好」,你會接受嗎?
2.如果我們試著轉變方向?
提出建議者與實際作為者總是會站在不同立場與面向,在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要改變人們的想法非常非常困難。
福武總一郎花了10年,才讓瀨戶內海的小島居民們接受「利用藝術來進行社區營造」這幾事,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件簡單直接的事,可是稍微代入角色想一想馬上就會發現一些問題,例如「我以前捕魚累得要死,現在帶遊客浮潛就能賺到錢,為什麼要改變?」、「每天只要牽機車就有錢賺,表示現在可以一直吸引遊客啊!跟文化有什麼關係?」⋯⋯
3.正如上述提到「這裡沒有文化」,為什麼?
以前小琉球的三多是「船長多、校長多、廟宇多」,但現在提到都是「船長多、海龜多、民宿多」,有沒有發現海龜跟民宿取代了校長跟廟宇?先不論經濟改善與制度改變導致校長減少以及海龜保育有成這幾件事,小琉球的廟宇並沒有減少,也還是維持著三年一度的迎王祭典,那到底為什麼會被民宿取代?保存文化就只是去陣頭扛轎嗎?還是有什麼更強烈的吸引力,變成賺錢永遠排在第一位?(不是說賺錢不重要,而是這兩者的衡量,推廣與保存文化需要更多底蘊與想法,需要什麼才能造就更多這樣思考的人?)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5i9EH65Br
這幾天上課和孩子們聊到社區營造,也講到差不多的議題,他們有些人似懂非懂,有些比較成熟的也知道目前小琉球遇到的困境,或許以我有限之力能做的,就是盡量給他們更多的東西,讓他們去思考,然後創造真的屬於自己的環境吧!
另,今年1/18 - 2/1,有群愛畫畫的年輕人辦了一個小小的「小南海藝術祭」,5/31-7/19日本長野縣大町市也會舉辦同樣由北川富朗策展的第二屆「北阿爾卑斯藝術祭」,或許到時候又會衝一波也說不定。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