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故事的時候,我們常常需要代入角色,比如說:「我明明是個冷靜的人,但筆下這角色是個熱血青年,他到底會怎樣回應這情景呢?」
基本的代入能力,人皆有之。代入涉及幾個不同的技能,其一是同理心。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人在眼前摔斷了腳,很多人都會感到內心不舒服。又或是看到別人打呵欠,我們很容易被「傳染」,明明精神奕奕,身體就是自動打呵欠。這個能力,稱之為同理心。
除了同理心,我們還需要用到邏輯思考、換位思考、社交能力與想像力等等。透過一些訓練,我們便能掌握這些技能。配合適度的文字技巧與合理的劇情安排,我們便能寫出不錯的「現代本土故事了」。
為什麼說是「現代」、「本土」的故事?
掀開迷底前,我們可以先看看日本的「異世界轉生輕小說」潮流。多讀幾部作品,好也讀醜也讀。不久後,我們很容易發現一些共通點經常出現:
- 擬.歐洲中世紀封建貴族社會
- 都有各種公會統整各行業,由會長實行人治
- 都有各種「學院」的出現
- 鄉間百姓都務農、城市百姓都是開那幾類的店
- 貨幣都是貴金屬本位
- 民智未開,民風純樸(不管是好的意味還是壞的意味)
這些社會設定,套到每部小說特有的「世界觀」或「戰鬥方式」後, 初讀「異世界日輕」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感到不妥。讀多了,便變成了區分「日系」和「非日系」的獨特口味。但不管如何,內心的不協調感是抹不走的。
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協調感?
奇幻或科幻創作,常涉及「虛構世界」。有像「哈利波特」、「魔戒」等的異世界,也有像「Gundam」、「叮噹(多啦A夢)」等近未來的世界。看到很多創作界的巨匠們創作了一個個新奇的世界。
有些虛構世界,不管多怪異,我們就是接受了,當成是奇幻又真實的世界?
但有些虛構世界,我們讀者又會告訴自己:「設定如此,接受就好」
有些故事,涉及現世的部分甚至會維持在一個小沙盒內。若劇情波及沙盒外的現世人,就用甚麼神力怪力去洗腦。
為什麼不同作者會如此設定?
誠然,我們都是「現在,身處本土社會」的一份子。對這個社會,我們憑經驗便可寫出大略符合「現代本土」,接近自身階級的故事。尤其當故事發生的場地,是自己親身體會過的地方,如學校或職場,故事便更有真實感。但是,若細緻瞄寫的地方不是自己體驗過的職業、階級、身分或國度呢?會不會又打了折扣?
這些問題,都涉及了「社會學」的範疇。然而,「社會學」作為一門只有二百年的新學科,它在它的本職上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因此坊間少有「以社會學角度談論寫作」的文章出現。
於是,筆者作為讀了數年社會科學系,做過一點點研究的社會學人,希望嘗試用社會學的知識,融入到故事的寫作中。以下是這系列文章的三項要點。
一、這是一系列的實用文章
若對社會學感興趣,很歡迎讀者們去讀認真的社會學書籍。入門書籍我推薦《見樹又見林》,它的性質有點像哲學系與《蘇菲的世界》的關係:就是一本很可口的入門書籍啦!讀完了入門書籍,相信你會知道你要讀甚麼的。
二、社會學不是數理學科
理科常用的「邏輯推演」,「根據XXX定理,這情況會有這結果,所以你要這樣寫」的觀念,在社會學的世界基本上是不適用的。這一點,在華人社會的大學還有點商確餘地,在洋文世界,治學嚴謹的大學,你在唯物和實證的理論以外的大部分社會學科目動了推演的念頭,都可能會落得明年當學弟的下場。
三、歡迎大家討論
「社會學X故事創作」是一個小實驗,而我很希望這個小實驗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因此,若對文章的觀念有任何意見,亦歡迎提出。(至於文筆就放過我吧,我本來是英文腦,中文只唸到中學畢業啊)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