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用《千與千尋》作為分析。例如油屋的表面意思是澡堂、裡意思是妓院,至於第三重意思,筆者留了白。這篇將會解構它
學術世界的符號學派,也是用這種三層的架構來分析「符號」。
第一層,是「明示義」。你能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理解,也能從字典查找出它的意思。
第二層,是「隱含義」。你不能從它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必須借助故事的其他事物的暗示,與它的本體進行關聯性的思維,才能理解。
第三層,是「意識形態」。你需要從文化的角度,配合一些社會情況或規範,進行理解。
立即拿千與千尋的油屋舉例:
第一層:澡堂
第二層:配合「只有年輕女性工作」、「由年長女士管理」和「只有男性顧客」得知,油屋是暗示妓院。
第三層:配合「妓院的暗示」、「小千與父母的互動」、「作者的訪問」、「日本的歷史文化」來理解,得知湯屋反映消費主義的墜落感,與資本主義中的小資階級*(註一)那不自覺的惡。
在創作故事時,不同作家都會有不同的思考順序。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情況,是在生活中遇到一個人或一件事,或腦內閃過一個畫面的想像,然後以此為中心,為它創作出一段具戲劇性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很容易寫得「很爽」,讀者看完也「很爽」。但當我們深思故事的內容時,卻常常不夠「深度」。
當然,這並沒有錯或不好的地方。爽作也是可以大賣的,筆者也常常為了自己爽而寫廢文。
但是,若誰期望創作出「有深度」的作品,不管你的構思順序如何,都必須好好考慮符號學派的三層架構,並像傳統冒險遊戲一樣,從第一層走一遍到第三層,或由第三層走回第一層。當然,各走一遍更好。
比如說,筆者在蕉園所寫的「未來之夏創作挑戰」的文章。
主題是「未來之夏」,筆者決定了寫一個「約定在來夏,來夏卻未來」的古代愛情故事。
作為作者,最初的思考,當然是角色的互動帶動劇情。怎樣才能在每一幕裡加入大逆轉(plot twist)?怎樣才能創造出讓人喜愛的角色?
然後,筆者跳到第三層去思考:作品要表達怎樣的意識形態?
最後,筆者選擇了的其中一個意識形態是「性別束縛與性別角色定形的悲劇」。
由第三層的意識形態主導下,思考使用甚麼物件,或劇情中的行為便多了不少的第二層隱喻了。
像纏足代表對女性的束縛、從軍是對男性的束縛、楊柳代表了世人對女性不合理的要求、燒掉的性暗示情信代表禮教對言論自由及性開放的束縛等。
在思考劇情時,第三層的意識形態引導了創作方向,而作品中的每事每物,則需要擁有服務第三層意義的第二層隱喻。
筆者不敢妄稱自己的作品好看,但此作的確成功引來了一些作者編寫評論文章,嘗試分析故事中的「深度隱喻」。
如果各位看倌希望為作品添加深度,不仿在思考劇情時,先走一遍第三層思考,或許會令作品加上不少的「深度」啊!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