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天的早晨我走进实验室进入实验仓里,这次的记忆碎片紧随上次的记忆碎片时间点。
我成功拿到驾照后,开始给我二叔开车送货,工作的同时我的心里告诉我只有跟随我二叔他认为正确的项目他才帮我,人的心理就是这么的奇怪,在我二叔的圈子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慢慢的我真的变成了认为互联网项目不切实际,心里开始默许自己认为的新兴行业不切实际的观点了。
我觉得我真的很奇怪,我的思想怎么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呢,我为什么慢慢的默许别人的想法,必须要和别人的想法一样了呢,我自己问我自己这还是我吗?我疑惑的同时,又感觉到很不安,每到夜深人静将要入睡时,内心的彷徨不安最强烈,我觉得这个社会再也不是以前的社会了。因为房地产让大家产生了等级观念,大家一切向钱看,向房子看,向车子看,现在的我二叔就是这样的变化来的,而我同龄人差不多很多都在上大学,学习知识,而我还在浪费青春,我有时急躁的想着是不是应该积累点创业资本,总是为我二叔白干也不是事,我又出现了出去干点什么的想法。我开始觉得这样出卖体力不行,未来不能总是干体力活,还是要学点技术,人在内心的孤独种,才能体会到这种漂浮不定的不安。
此时的我仍然会回想起曹子坤,回想起美好的高三生活。而子健和林小川这两个好朋友现在不在我身边,林小川在上大学,子健在南昌工作,我身边的朋友也就只有我的邻居了,有时,我经常会找邻居家我的发小周旺待会去,而周旺此时又偏偏的迷上了电脑,整天在家里不是玩《地下城与勇士》就是在追剧,到了他家我就在一旁看他打游戏,看他追剧,他也觉得我在身边看着他,他玩起了更带劲,每次我要走时,他都不让我走。
他追的一部电视剧叫《蜗居》,我在旁成为他抱怨的诉听者,我看了这部剧后我不想抱怨什么,只是觉得真的让人很绝望,我看着很难受。
这部剧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中国人民被房子绑架了,房子、通胀成为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压在中国老百姓身上的两座大山,这部电视剧里,讲的是心地善良的女大学毕业生为了房子一步步沦为小三再沦为荡妇的过程,周旺总是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抱怨太现实了。
电视剧的一个情节暴露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男主人公宋秘书说:“一个男人啊,这一生总得又一辆好车,若干知己,和一个·····要不,这辈子可就太遗憾了”说这句话时呵呵的对着女二号笑。我突然觉得他所说的前半部分和我二叔的想法极其相似,我突然觉得的二叔对好车的追求,来源这些电视剧里的情节煽动的。
电视剧里的女二号是有男友的,男友对她非常好,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二号为了帮姐姐女一号凑钱买房子,一步步在宋秘书的物质和权力光环下沦陷为小三。
我看到这些剧情,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莫名的感觉到很生气,宋秘书本来已经成家了,还想占有女二号,电视剧还美化宋秘书的痴恋,这样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还能做市长的秘书,这个现实太伤我们年轻男同胞的自尊了。
我突然觉得心理很绝望,当今时代,像我这样有亲人没人管的人,本来就在同龄人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这群有权有钱老男人为了他们的色欲和我们这代人争夺,活生生的从我们手里抢走后霸占成小三,想到这我内心的绝望感让我很愤怒,如果努力也没有用,越努力反而困难越多,那还不如自暴自弃来的痛快些。因为如果现实如这部小说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我根本就找不到这个社会能给我的位置。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我的容身之地,我面对的是只是万丈深渊,再做着无畏的反抗和挣扎。
现在,我能感觉到中国社会的电视剧演什么,社会的潮流就跟随什么,我这些日子观察这个社会,发现这些揭露现实不给对错结局的电视剧已经对社会的这些不良现实莫名的起到的强化作用,引导广大年轻的姑娘沦陷为小三。这对社会的价值观是颠覆性的,灾难性的,这部电视剧仿佛在为广大的小三正名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好像女人可以更加肆无忌怛的抛弃自己的年轻男友,当一群老男人的小三。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难道感情没有物质享受更加的让人快乐,心情愉悦吗?内心感情上那种喜悦永远是物质世界无法带来的啊,那是种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快乐啊。
这个世界怎么了啊,作者美化着这对小三恋,把宋对女二号的感觉描写的像个初恋似的,我对这样的狗屎剧情感到恶心,一个42岁已婚的男人要占有25岁的小姑娘,还写的柔情蜜意的,想法子美化这个42岁男人。这个作者是疯子吗?他可是一个有家的人,如果这种剧情继续被这种没有品格的作者美化下去,一旦成为潮流,被社会想做小三想找小三的所认可,这个作者在无行当中会破环许多个家庭啊。也会让许多还没有实力年轻男同胞深深的对这个社会感到绝望,这根本不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应该是在人们心中绝望中带来希望,而不是一顿的挖苦社会把仅有的希望都浇灭了。
无论如何一个男人的责任感是最重要的,一个42岁有家有孩子的老男人,为了自己的色欲非要占有年轻、漂亮、清纯的人呢,换一个角度说,如果42岁没结婚或已经离婚但没有孩子,我觉得这叫追求,如果接了婚有了孩子还想霸占年轻女人,还写的像个初恋似的,给我觉得不是美好的感觉,给我的感觉只是这个男人无尽的丑陋和作者价值观的丑陋,可能我不该这么理解,也许作者是想要表现老百姓因为房地产不仅口袋被掏空了,连灵魂都被掏空了。
“每个妇女不想占有一套房子一个男人,每个女孩不想拥有一个芭比娃娃,每个女生不想拥有一个口红”这些电视剧的原对话,作者好像在证实女人想要这些顺理成章进而成了小三合情合理。
女一号向女二号抱怨女一号老公借高利贷给女一号买房,他们的一席话作者仿佛在告诉全社会的女人,必须要和男人要房子,没房子的男人怎么养活孩子,千万不要和没有房子的男人结婚,所以导向到整个社会女方对没有房子的坚决不和处对象。
我不得不联想道我自己,我这种没有亲人管的孩子该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的被这个社会无情的抛弃吗?《蜗居》这部电视剧让我很心痛,因为他只是静态的看见这个现实,告诉这个现实,而不能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在现实的基础上给这个社会注入积极向上的能量。
女一号对女二号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这个社会大众的普遍思想,“海藻(女二号)我告诉你,如果一个女的把自己的命运栓在一个男人身上,那么这件事情就是世界上最蠢的事情,你别这么做,苏醇(女一号的丈夫)我是真的我,我是靠不上他了,我自己清楚,欠的钱我没有办法,只能自己还吧,自己还吧,别让我发达了,让我发达了,我马上离开他,我一分钟不耽误。”以女一号的为人我可以看出她说的是气话,可我认为她说这句话也证明她是一个失败者,因为苏醇没上进心都是在她的影响下造成,看的见的财富根本不是财富,要想让一个人富有,先要让他的心智和认知富有,还有最重要的是自信,这些女一号都没能帮苏醇觉醒过来,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的不是自己多么有上进心,而是一个能激发他潜力,释放他潜力,在绝望时能给男人信心的女人,作者只觉得现实的无奈却不知无奈背后的原因。事实是女一号自己把她老公变成这个样子的。
整个社会的女人开始不讲奋斗只讲享受和拥有,整个社会变得一切向钱、房子、车子看,让一部分女人以当小三为荣,也让一部分年轻的男生丧失了奋斗的希望,再奋斗也比不上一套房子来的快,这就是作者眼中真正的现实。可我觉得,未来是最重要的,电视剧给现代女人灌输的价值观把现实看的太重了,而忽视了未来是发展的硬道理,通过奋斗得来的未来永远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自从这部电视剧在社会热播被广大女性接受后,我想,我怎么都觉得我没希望了,因为我无法逆潮流而证明我自己,因为我现在没那个实力,因为我想逆袭这些灰色电视剧在人们心中产生的意识,但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没房子什么都无从谈起的意识型态,整个社会的女生普遍认为这样的现实是对的:“宁坐在宝马里哭,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仿佛成了她们用现实武装自己的方式,仿佛目前这个社会的唯一信仰就成了房子、车子。
现实就是这样,大家普遍认为拜财神爷不如拜房子。我想让他们反问他们自己,要是这样的意识发展下去,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精神动力,我一直认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的信仰是房子等一系列物质而不是信仰创造、创新,这样的社会会让我很不安,以后也会让所有人不安,因为这会让人感觉到深深的无能为力感,会让年轻人很迷茫,会让年轻人丧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只能跟随泡沫。
是的,我也再跟随泡沫,我突然也想有一个房子,既然房子成了民众的信仰,如果我没房子谁愿意和我奋斗呢。
我每次和周旺一起追剧时都是边看边思考着,随着电视剧剧情的发展,女二号的男友没有把钱给女二号的姐买房子用,因为他想给女二号和他自己安家,女二号为了帮她姐最后只能找宋借钱,把钱给她姐还高利贷,宋握着女二号的手表示安慰,以大哥哥为借口帮助她。
宋把女二号约到一个地方说:“他不同意小贝对她帮他姐的看法,他说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顾,还指望他能顾别的吗?”我觉得他说这句话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女二号同意宋的说法,宋最后肯定是答应借钱给女二号,宋还表明了对女二号说:“你并不是我一个不相关的人,我很关心你。”宋在车上和女二号说:“你帮的了你姐一时,帮不了她一世。”女二号说:“还是挺困难的,每月想给她姐钱,抱怨在大城市生活的无奈。”问宋:“你们是怎么管的吗?”宋说:“其实你可以变一种活法,不走你姐姐的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女二号说:“我应该是什么位置呢?”宋只是看了看她呵呵一笑,心里想的是当我的小三,口里说的是:“你慢慢会找到的。”
女二号回到家里望着小贝拿来的几片牛肉,她想着一句话说的很对,一亩土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但你首先要有地有牛啊,这样才能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啊,连老农都懂的道理。作者想通过这句话也在告诉全社会的女的,不要和没房的人谈恋爱结婚,一夜之间这种落后生产力的老农思想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如果这种落后的思想充斥在我们人民群众的心里,我们的社会前途在哪里。
我突然心绞的痛想着我自己,我觉得顿时对这个社会没有了希望,觉得这个电视剧让我彻底的心凉了,我以前还有机会和曹子坤联系。我看过这部电视剧后我想再也没有机会和曹子坤联系,从此也再也没有想追其她女生的想法,因为我觉得追女生,女生对拥有房子的必然要求,让我很痛,痛的不是因为房子的原因拒绝我,痛的是因为房子价格太高以我这种没有父辈支持又没资本积累的年轻人的能力根本不能实现,所以女方会看我的父辈情况如何,看我的父辈对我好不好,这会让我面对一个现实是父辈家境很好,可都抛弃我不管我,他们自私的只为自己的物欲找想,这个现实让我很痛,所以我再也不会追求女生。
不是我不能追,不敢追而是我极力的避免伤痛,因为这部电视剧的价值观是所有的女生不和没房的人谈恋爱,既然女生们都被指导成这样的,我想我又能怎么办呢,我真的无能为力啊,我能怎么办,我比孤儿还惨,就算和女生交往下去,女生知道我的家庭背景后就算对我有感觉,按照电视剧里反应的现实逻辑也会离我而去,这会让我更加的伤痛,所以我只好对女生自闭了,不想和女生说话,不愿意和女生说话,我最怕女生了解我的家境,我的自卑不是因为我自己自卑而是因为我所处的家境而自卑,家人很有钱可谁都不愿意向我伸出援手,在这个拼爹拼资本积累的时代,我就这样被抛弃,我整天沉浸在这种自卑中,每天都十分的不安。
我们继续追剧随着剧情的发展,宋秘书拉着女二号去可以体现宋秘书社会地位的场所,女二号一言不发,从那天向他借钱的时候,女二号就知道有这么一天,圣诞夜,宋秘书把她拉进一个郊外的大房子里,女二号被宋秘书强硬的发生了关系,一个有家室的人就这么的把小姑娘拉进了渔网里。
事后,宋秘书拖女二号的老板给女二号6万块钱,女二号心里想,这就是自己卖身钱,果然春宵一刻值万金啊,想着过去想着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浪费了好几百万了,可悲可叹啊,这一刻女二号突然觉得诸身轻松了,以前觉得借了别人的钱,总觉得心里压了块大石头,慌张,现在拿着这些钱觉得心安理得,也不那么迫切的想还了。女二号的确慢慢被腐化了、堕落了,但却又在小贝面前装作一个吃苦耐劳的小姑娘,我想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只有不出轨的女人,没有只偷一次情的女人”女二号满脑子想的都是宋秘书说的话,物质上的帮助,还有宋秘书的权利赋予他的社会地位,宋运用这些权利,地位帮她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想着宋头上的光环,想要给宋打电话又回收。
我想,这个作者在给女人犯贱做作找借口,强暴了自己,自己还有爱自己的小贝,还惦记着宋,一句“情不自禁冒犯你,不是故意的。”就心软了,作者也许是让我们同情女二号,可我一点都不同情,因为这是尊严的问题,给我的只是觉得恶心,变的越来越恶心。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仅仅是物质金钱需要,更多的是尊严和尊重,如果没有这些,你和一具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女二号正在慢慢变成了这具行尸走肉,作者还想同情她,告诉大部分的女孩做行尸走肉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活法,当小三,放下尊严不可耻,我对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感觉到心寒,你是让广大的读者和电视机观看者都有绝望感吗?就算你想表达女权主义,但你的女权主义不能破坏年轻奋斗男的希望。因为在绝望的极度黑暗中,我们仅有的是希望,只有希望这展明灯会带领我们前行,这也是唯一可以破环一切黑暗的唯一力量,无论如何都不能挫败年轻人对未来的渴望。在我看来这个作品没有任何在世间存活的意义,因为它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向前发展,只是让人们绝望,叹息。
我很愤怒,愤怒的是大家接受里面让人恶心的世界观,社会观,我真的不能理解女二号默默的不忘宋了,不专一,那小贝怎么办,也许是宋头上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光环让她有种安全感,但我觉得女二号最缺的就是一种信仰,一种自信,一种荣辱观念,还有就是应有的自尊自爱心。
为了物质可以抛弃灵魂和尊严这是小三的基本思维,作者却胡乱的写成把当小三美化成那是爱情,你说那是爱情,我不信,因为爱情双方要的是纯粹的拥有感,我不信一个25岁的身体对42岁的丑陋身体有感觉。如果说是更深层次的气质和阅历让女方情不自禁,我觉得这样说很丑陋,假如宋没有这些物质、权利、地位,给她物质,给她解决生活上得难题,她会愿意和宋偷情吗?
自从女二号上了贼船,宋就一点一点的用物质慢慢得腐化着女二号,女二号再一次和宋去了宋的荒郊别墅,任宋摆布,我想两具将要赤裸的身体里面缺的是尊严感和责任感,事态进一步发展,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偷情,女二号已经完全变了,主动为宋宽衣解带,主动脱了自己的衣服,把宋拥入怀里,她已经彻底被完全腐化了。
终究纸是包不住火的,女一号已经感觉到女二号的异样,女一号问女二号是怎么想的,女二号的想法是,拿有钱人的钱,买几件衣服,这个衣服还能陪我,男人还没有衣服靠的住呢,走一步看一步了,女一号说:“看什么啊,看上他的钱还是他的人了。”女二号说:“有那么一点点的喜欢他,和他在一起有那么一点点偷情的刺激。”女二号又对女一号说:“我以后会过你这种生活的,但不是现在,我才不想你和姐夫为了一点柴米油盐炒的不可开交,我现在还年轻,我的青春现在不挥霍什么时候挥霍,现在这个社会很难说那种选择是对的,哪种选择是错的。”我看到这里我的心情非常的难受,年轻人一般是学坏容易学好难啊,作者自己想说的话这是把年轻人往火坑里引导,一但进了火坑还有回头路吗,还有回旋的余地吗,我心想这不是挥霍青春,这是恬不知耻。
因为作者为当小三正名,我就感觉这个作者很恶心,也许作者是想突出女人当小三无奈,女人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社会环境现实,但她忽略了一个人应有的责任,我深有体会,正是我的父亲不负责任,才有我今天面临的绝望。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被作者完完全全的忽略了。女二号抛弃小贝和老男人偷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责任,宋背着孩子和老婆找小三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既而一个对家庭都不负责任的国家行政人员又怎么会对这个社会负责任,宋的腐败也就顺理成章了,宋表面光鲜的外衣下是一具丑陋的灵魂。
人一开始无对错的,但事有对错,错事坏事做的多了,这个人就有对错了,作者以女性的感性视角,丧失了理性分析对错的能力,在她眼里没有人错,错的是现实,但现实又是谁制造出来的呢,还不是人的灵魂吗。
我和周旺追着这部剧看着越来越难受,女二号背着小贝傍着官,这怎么对的起小贝,这样的女人永远不值得原谅,作者为什么要为这种女人正名,人再穷也不能丧失自己的原则,女二号就是一个没有原则没有信仰的人,一个只想享受,没有原则,丧失灵魂的人,有什么好同情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二号变得越来越恶心 ,女二号骗小贝开始骗得一套一套的,其实他不仅在欺骗小贝,也是在欺骗自己。欺骗自己,我还是纯真的,其实自己就是一个遭人鄙视的二奶,还怕别人说自己是二奶,这是一个什么人啊。
周旺看着里面的商业方面的剧情叹了口气对我说:“于东,你看到没有,没有熟人没有后台什么事都干不成,没车什么事都办成,有钱就买好车,这个社会求人办事的时候先看你开的什么车,来推测你有没有实力,然后才是愿不愿意帮你。”
周旺所说的正反映了为什么现在社会上的大多人都砸锅卖铁换好车,不惜任何代价和手段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物欲。
追了半天的剧,女二号和宋的奸情终于被小贝撞破,小贝最后以男人的胸怀鼓足勇气原谅女二号,我想了想,我要是小贝,我可办不到,因为我相信“只有不出轨的女人,没有只偷一次情的女人。”原则性错误不可犯,一旦犯下将步入万丈深渊,没有回旋的余地,接着剧情写女一号和女二号聊天,女二号要和小贝结婚,女一号说:“要好好的办这件事,结婚不是两个人的结合,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两方的社会关系的结合。”女二号说:“小贝说,先不让父母知道。”女一号先不让女二号结婚, 女二号说:“我的错,我自己承担。”女一号说:“你有什么错啊,就算你有错,也是无非没有告诉他。”我看到这可把我气坏了,作者你是个傻X吗?太他妈的恶心了,一个人最可耻的行为就是欺骗感情,如果这都不算错,那什么才是错,谁给我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叫错。既然不想和别人在一起,为什么还要耽误别人的青春,浪费别人的时间,这些是金钱都买不来的,这还不是错。
女一号还为女二号的犹豫开脱,女一号所讲的,也就是这个作者所讲的,作者这种思想就是在引导社会使大家觉得当小三不可耻。可我认为这很他妈的恬不知耻,你可以和别人的男人交往,别的男人通过公平竞争得到你,我会心服口服,但是不可以当小三,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和老男人头上的光环成为老男人的色欲工具,这和妓女有什么区别吗,甚至心灵上还没有妓女干净呢。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婆但不可以成为别人的小三,因为你触犯的是一个男人最神圣的尊严和自尊心乃至自信心,小贝已经做到了不能做的了,要是我,我坚决不会原谅女二号,女一号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可气“婚姻要的是平等是互相尊重。”我很气的想,当别人小三,不告诉自己的男友这就是平等吗,当别人的小三,你破坏的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尊严,你给这个男人尊重了吗,当了别人的小三,如果不承认错误,不要提平等和互相尊重,因为你没资格。
小贝的痛苦就是女二号当小三造成的,因为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和别的男人公平竞争恋爱,你当的是小三啊,你破坏的是别人的一个家庭啊,破坏的是身为一个男人应该的有的尊严和自信心,这些女作者根本就不能理解,作者借女一号的口表达小贝的丧失状态不是女二号造成的,完全是在为小三开托,侧面鼓励女生当小三。
为什么当小三的错在女人不在男人,男人是冲动的动物,女人在当不当小三的问题上更有责任,女方要是不许,男方也不会硬拉着你成小三,一切责任在于女人,女二号要是洁身自爱也不会这样。这也让我联想起上学时,学校为什么规定双方早恋时,为什么要开除女方了,当时我们学校因为这件事学校里的女生还举行了女权运动,我也觉得不公,但现在进入社会后我完全能理解校领导的做法,因为男人本来就是冲动型的,这是生物本性被动的具有的性质,不受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受自己生物本能的潜意识决定,不可避免的主动起来,女生只要在男生追求时拒绝,这事也就压抑下来了。我现在觉得校领导真是过来人实在是太明智了,这也是相对公平的,因为有权利就对着的是义务,生物本能给了女生不用主动追男生,可享受被追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女生拒绝男生的义务,所以为什么常言道“女人要洁身自爱没有说男人要洁身自爱的。”所以小贝和女二号相对而言,错的是女二号,后来女一号知道女二号怀了宋的孩子后,作者通过女一号之口大骂所有男人,把男人贬低的头头是到。
作者这种态度让我觉得恶心,好像女人当了小三一点错没有似的,女二号你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我觉得最大的错误就在她自己,女人如果自己不洁身自爱,那只能怪她自己,作者借女一号口把男人大骂了一遍,说女人那个不易这不易的,当小三这个不易那个不易的,我认为这些不易完全是自作自受,女一号说:“将来有了这个当小三的孩子以后你怎么办,宋不能给你名分,女二号答:“以前有个台湾的女艺人,有一本性爱光盘流出了,现在不也照样结婚了,过的好好的,姐,现在这个社会开放了,大家容忍度也都高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关系都有,我相信以后我想结婚,我也一定能找到一个爱我的人娶我。”
这些对话使我感到很好笑,作者又在为小三正名找借口,我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人,我就算尊敬日本av女优也不会给小三以尊重,因为日本av女优是有职业素养的,有奉献精神的,虽然也是出卖自己的色相,但她们奉献自己的尊严,把自己生命当中身体最好的一段时间奉献给全天下的男性观众,正如《可爱女人》里的那首歌词,~透明的让人感动的可爱女人~,她们在我眼里一点都不脏,她们的灵魂是纯洁的,反而,这群小三,为了满足有权有钱人的腐败和色欲,当然也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心甘情缘的宽衣解带被丑陋的老男人蹂虐,如偷鸡摸狗般的偷情,更在别人面前当了婊子还立牌坊,装作一副惺惺作态的正人模样,整天想着不劳而获拥有所有的一切想要的物质,那她们只是丑陋的老男人发泄欲望的工具,和妓女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甚至灵魂还不如妓女,她们的身体已经肮脏了,灵魂确比身体还要肮脏,看到她们真的让我觉得很反呕。
就在这时,我从实验仓里醒了过来,走到摄录台前和张雨一起做心理感受的录制和心理疏导。
张雨先让我说一下我的心理感受,我对着记录设备说:
“我觉得我二叔对好车得追求,来源于一些电视剧的电视情节煽动的,如果车子和房子这就是这就是人生的追求,那么这样的人生永远不能体会到人生内心深处的开心与幸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有这种想法时,都会丧失本来的自我,成为欲望的奴隶,把自己关在欲望的牢笼里为这些看似现实实则虚无的目标不择手段,是一堆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真正快乐的行尸走肉。得到想要拥有了那些东西后,你会发现更好的,你会觉得你得到的只不是一个过时的玩物儿罢了,你会更加的不择手段向更高的一层物欲迈进,接着一层一层往更深层的地狱迈去,恶性循环下去,永远体会不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把自己关进现实的牢笼中,确离真实越来越远。
当时那些电视剧反应出来的一些价值观是房子演变成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可我不相信房子能创造出一个未来的世界,运用师傅教我的理论我认为房地产它创造的只是一个个虚假的繁荣周期,在这些虚假繁荣的背后总有人要为此买单,但这个人绝不会制造虚假繁荣的人,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把游戏玩的最好的人一定是制作游戏规则的人。在虚假的繁荣面前,普通老百姓已经失去了理智,盲目的跟随制造虚假繁荣,当老百姓已经入场的时候,虚假繁荣制造者已经悄悄的离场。”
张雨突然插了句话说:“这也许是人的群体思维和从众心理造成的。”
我说:“张教授,您说的非常有道理,一种错误的意识会在人们心中向病毒一样蔓延成为一种价值导向,这次记忆碎片里,我能感觉的到,自从《蜗居》这部电视剧为小三正名,提倡做小三不可耻是无奈的价值观后,当时社会上的老板和领导找小三找的明正言顺了,年轻女人当小三也不觉得可耻了,我发现有些丑陋的的东西是不能揭穿的,如果你揭露的这个丑陋的事情不会让丑陋得到罪恶的惩罚,一旦揭穿大家都会想跃跃欲试超越这个边际,这更加激发大家做丑事的兴趣,最终大家都会做这件事,大家都做得事,这件事也就习以为常了,不觉得丑陋了,最后成了时尚,以做这件事为荣了,这也许就是社会吧。
有人说《蜗居》反应的是社会的现实,但我说它害了一代人的婚姻、家庭和正确的爱情观。
一个人不是完美的,但是总是有对有错的,我觉得这部作品里所有人都有错,但是除了小贝,最可怜的不是那个被腐化的小三,而是那个为了突破现实不断努力挣扎的小贝,作者本应该给他一个好的结局,让小三到小贝面前跪地求饶,给这个社会正确的价值导向,但结局让所有的年轻奋斗的男人感到深深的绝望,女生们可以抛弃翅膀还没长硬,还没积蓄到可以主导这个社会的年轻男们,抛弃他们去傍这个社会主导者这群老男人们,过着衣食无忧不用发愁,丧失灵魂,如一堆行尸走肉的的生活,那年轻男生怎么办,你要他们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部分的人都会因为作者所塑造出来的女性当小三迫于无奈的价值观,而使得更多的年轻女孩抛弃自己的男友去当别人的小三而又觉得不可耻,这使得被抛弃的男生对这个社会有种深深的绝望感,产生被这个社会的抛弃的感觉,他们该如何面对这个社会。
他们可是这个社会的希望和这个社会的发展潜力啊,他们是最值得关爱和帮助的人啊,作者应该让他们恢复自信,奋发起来,重新面对这个社会啊,可作者唯独把偏爱给了那个被物欲污染,在老男人抱怨一下自己的面对的困难,自己的所有困难就被老男人摆平的小三,女二号在我眼里她一点都不值得可怜,而是可耻的,作者又极力的突出她的可怜,作者想表达的只是女人在世上活着不易的片面思想,不知道男人在这个社会活着更更不易,还要被女人带绿帽子。
作者自认为她反应出来的是一种现实,可这种映射出来的现实有什么意义,只是被作者表达的女人不易的思维所局限,这在无形当中引导人们更加为所欲为目的做出丑陋的行为,更加强化了这个社会现实,进一步讲,过于现实就是把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希望扼杀在摇篮里,其实女人如果理性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更有利于这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一切知识的创新和推动人类进步的发明都是想像出来的,迭代发展出来的而不是现实出来的,你也许想的是宁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但只有自行车一路笑过笑到坐进宝马车里,你才明白生活是什么,活着是什么,因为这是你真正的拥有过,而不是曾经拥有过的别人的东西,这种女人才能感觉到自己一手把小男人培养出来的成为社会中流砥柱握在手里的那种真实感,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靠皮囊依附在老男人下的一具行尸走肉。”
这时,师傅韩雨清走到了我们旁边,我们看见还没来得及对他打招呼,他就开口畅谈起来。
韩雨清:“毫无疑问,我在于东的记忆碎片里结合我在那个时期所经历的我能感受的到蜗居里的现实给当代的年轻女人和所谓的成功男人传递一种价值观和社会观,就是当小三和找小三,作者认为是这个社会,房子的逼迫造成了这一现实,想揭露反应这一社会这些方面的丑陋,可是它反映的东西却强化了这一肮脏的社会现实,增加了老百姓的危机感,必须买房子,所以人们更加的买房子了。
作者把蜗居里面的小三和里面的每个女人都写成了正面人物,使得年轻女生觉得当小三更不可耻了,年轻就是享受吗,他把高管、老板写的如此对小三痴情,拿爱情的幌子替老板找小三正名,无形中强化了年轻女生当小三的愿望,强化了中年男人找小三这一行为 。
小三们可以更加的肆无忌惮的在大众面前炫耀这一行为,因为《蜗居》为她们证明,老百姓的无奈的以为是房子和社会环境造成这一事实,最后习惯了也就成为一种自然,慢慢的找小三当小三却成为一种时尚,这部作品价值观根本就是错的,他以女人的视角批判这个社会,用这种感性思维在告诉所有女人应该做的更现实些,作品里面没有说任何人有错,他表现小三和所有人没有错,作者以女人的思维方式瞎想出里面的男人为了爱情抛弃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责任,作者把这一切错都归于房地产和社会环境里物欲享受至上的价值观,所以女人当小三成为并不可耻成为理所应当的事,作者无知的认为女性无错,错的是社会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现实把女人逼迫成那个样子的。
用这种思维模式写出来的作品破坏许多少个幸福家庭,破坏了多少个将要步入新婚殿堂的情侣,这些破坏就是这部作品带来的活生生的现实,她无形中强化了她所批判的现实,她以为社会经过她的批判会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的一切价值观和约束规范都是人的行为造成的。”
我又开始疑惑的问韩雨清:“师傅,为什么作者抨击这个社会现实确助推了这个现实呢?”
韩雨清:“就像你在记忆碎片里说的,因为她抨击了这个社会现实,又不给被社会现实的受害者小贝以希望,没有让最应该受到惩罚的女二号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人们不会因为你反应出来的现实而抨击这样的现实,而是不得不绝望的跟随这样的现实?”
张雨说:“韩教授您说的非常符合现实情况,听了这么多次韩教授所做的分析我最近也对经济十分感兴趣,最近在读经济方面的书籍,投机家索罗斯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反身性理论’能说明这种现实情况”
我问:“反身性是什么呀?”
韩雨清看了看张雨答:
“反身性其实就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
而这两种过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因为在求知的过程中现实是已知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思想成了已知量。在提出哪些是已知的而哪些是未知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会相互干涉。这种两个作用间的相互干涉称为“反身性”。
反身性对于研究有思想者参与的情景是至关重要的。反身性导致参与者对于现实的理解是不完美的,同时参与者的行为也会产生他们无法预知的后果。
因为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以及我们语言的构建方式,许多的因素最终导致我们的认识是不完美的,这里的不完美是因为我们身为参与者而产生的。当我们作为局外的旁观者时,我们自我的主张可以有选择性地影响或不影响事实情况;而当我们身为参与者时,哪怕仅仅是去试图理解事实情况的行为就已经改变了现实情况。
所以索罗斯告诉我们的投资和创业等等一系列的决策是不能以书本知识为依据的。因为知识本身是不足以成为做决策的依据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具有不可知性,而知识只能解释真实存在的事物,事实上,这些都是根据参与者对现实情况的认识而决定的。如果参与者的认识是符合事实的,那事实就不会是不可知的,这样参与者就可以根据知识来做出行动。但是这不是真实情况。未来事实是不可知的,因为参与者的认识往往不对应事实。”
我问:“师傅您这样说,是知识不重要吗,我无法理解您说的话呢?”
韩雨清说:“有些科学知识是符合真理判断标准的,但一些社会行为人类行为上的知识本身具有片面性。
例如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和社会学科。
这些学科,它们传统的符合真理的理论认为,知识是用真命题表达的:当且仅当X所描述的事实会真实发生时,X命题才是真的。这样的事实必须独立于该命题,才能构成真实可信的判断。但是参与者的意识决定了未来的走向,而未来是根据不同个体当前抉择的不同而不同的。
因此,未来的事实不能作为独立的真实依据,也就不能被现在的参与者当作知识来使用。虽然这些结果可能符合某些参与者的预期,但是这种预期也不能够被称为知识,因为这种符合某种事实的关系是众多参与者决策的结果。
比如在经济理论中的有效市场预期理论,这个理论主张市场参与者遵循他们自己的需求,他们假定其他参与者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而进行决策。这听起来很合理,但实则不然,因为参与者并不是循从他们最大的需求,而是他们认为的最大的需求,所以,参与者对于事实认知的不完善导致他们的行为可能造成无法预期的后果。结合你的记忆碎片分析09年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前,女人选老公找人品好的、长相好的、老实的、顾家的、踏实又能干的五好青年,然后延伸到所有女性选老公的标准形成合理预期,假定所有女人都会用这个标准选老公,08年后,为什么谈女朋友先要看有没有房子,这是反身性理论形成的一个社会意识自我强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开始深受电视剧价值观的影响,本来没这个选男朋友先看房子好坏的事实,电视剧用作者的自我意识虚构这样的符合某种剥离其他选男朋友因素逻辑体系的事实,而大家在电视剧的熏陶下都认为有这个事实,从而接受这个事实按这个事实行事,一些人按这个行为行事后,媒体开始煽风点火以讹传讹,最后大家都按照选男朋友就是选房子的标准进行决策,最后导致选男朋友就真的成了选房子,结婚成了结房子了,也不管男方的善恶美丑,只要房子好就成,理论上认为女生的最大的需求是找一个好的老公,而女生在社会层面意识的熏陶下的最大需求是找一个好房子的拥有者嫁了。所以预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缺乏足够的对应关系。
所以在投资、经济和金融理论,知识理论体系有时按合理的供需理论、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比如房地产也是这个过程,一开始房子没涨价,开发商自己把房子的价格涨起来,然后媒体宣传,普通老百姓达成了房子会涨价的共识疯狂的买房子,结果房价真的长上了天。可是一旦超过了某一极限,这种不断自我证明的反馈循环就变得难以维持了。这就是反身性导致的初期自我加强但最终自我削弱的过程。反身性理论可以解释这些泡沫现象,然而有效市场假说则不能。”
张雨问:“韩教授问,为什么我们无法逃出这一恶行循环?”
韩雨清答:“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实际世界中,但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的世界。人们对于他们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真实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在人们的思维受到现实限制的情况下,思维是不足以作出完美的决策的;而在思维干扰了决策的情况下,思维就无法控制现实的走向。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于现实和思维都产生影响。它在保证了思维有时的不连贯性和永远的不完整性的同时,在事件过程中加入了与随机性不同的实实在在的未知元素。
对于处理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问题时,人不是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而是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采取行动的。”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