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衰退,賣書量下跌,印量下降。賣書的惡性循環已經持續了很久。
而原因不離娛樂種類變得豐富等等,這些是無容質疑的老生常談。
不過人的「閱讀量」是否有下降,算是一個一直都在我腦中打轉的疑問。
因為仔細想想,現代人在閱讀量上肯定比昔日有上升。只是讀的不是完整的書本而已。
以前在中文圈環境,人們看外來的動畫、電視劇時,有不少是由本地配音員配音,沒有字幕的。
遊戲也是,以往的遊戲較簡單,現在的遊戲無論是內容還是UI都較複雜,文字量也較多。
以往也沒有whatsapp等通訊軟件能二十四小時進行文字交談,滑FB、X等也有各種零碎的文字訊息。而這些甚至是能在進行別的活動時(上街、約朋友吃飯),同時進行。
現時的AI軟件,像Chatgpt和最近很火的DeepSeek,都是大型「語言」模型。主要的使用渠道都是文字。甚至用AI畫圖,用的都是prompt,也是文字。
現代人少了看書,並不是他們真的討厭閱讀,而是每天經常都到達了閱讀上限。
畢竟閱讀是一個主動的行為,主動的動作往往都比被動來得消耗大腦。而且通訊軟件之類的又是些「不得不讀」的訊息,畢竟正常情況下,應該都會有一個至複數的朋友群組、公司群組之類的東西。
雖然人人的戰鬥力(?)不同,但任何事都是做得多就會膩,包括閱讀在內。
要一時之間改變人的閱讀上限感覺也不現實,其實由古時到現在,我覺得這個上限都因為需求和必要性而不斷被提高,而現代的書市的下降可能就是一種封頂了的徵兆。就是一種此消彼長。
寫這篇就單純是提出一個觀點,其他方面會否漸漸擺脫於使用文字,而若果出現那情況,人們對文字的需求會復權還是放棄得更多,目前我還預想不了。
ns 15.158.61.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