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回說到,咸豐帝對於英法聯軍主戰主和還在猶豫,見到聯軍公使都走到上來通州,便派人跟他們談談,但這次談判不僅破裂,聯軍約40名外交人員更被清廷俘獲,受到不人道的對待。
究竟有多殘忍呢?
在二十多天後,有部分聯軍的俘虜被釋放出來。
被俘的人共有39人,能活着出來的僅剩18人,剩下21人都被虐待至死!
且看當時隨行牧師的報告:
「我從未見過比這更讓人憐憫的情景了⋯⋯
他們幾乎不能走路,拖著雙腿向前挪動。
他們的手以一種痛苦的姿勢放在胸前,這還能叫手嗎? 都已經被扭曲得變了形!
有的手腕上的傷口已經潰爛,有的手上被繩索捆綁造成的腫脹還沒有消下去,有的手就像鳥爪子一樣蜷曲著看上去好像已經壞死萎縮了。
人們還了解到,他們身體的畸殘狀況,是由於手腳被浸溼的繩子緊緊捆在一起而造成的。
這些俘虜就這樣被捆綁著,任憑風吹日曬雨淋,而且長時間內得不到和水。
由於四肢的血液循環被截斷,肌肉腫脹潰爛,傷口化膿,生滿了蛆。
這些倖存者的證言全部或部分的發表在英國議會文件或戰爭記載裡,它們表明所有的死者,都是由於這種虐待的結果。」(James L. Hevia. "English Lessons: The Pedagogy of Imperi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看到這段文字,實在有感心酸!清廷怎能做出這樣的行為呢!太不人道了!
但聯軍在當時還未知道被俘獲的人的苦況。
聯軍繼續向着北京進發,並要求清廷釋放人質!
清廷一方面安撫他們,另一方面生安白造事實,說什麼所有人質都非常平安健康,但雙方必須停火才能釋放人質。
聯軍不管,一定要全面釋放人質才會停止進攻。
1860年9月30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在城外安營紮寨。
他們將目光投向一個神閑氣靜、美侖美奐、氣吞山河的大型皇家園林。
圓明園。
此園非同彼園,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公尺,有「萬園之園」之稱。(何重義、曾昭奮:《圓明園園林藝術》)
此園康熙年間建造,後不同年代都經過擴建,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仿建大量江南地區山水風景名勝,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不可一世。
「這麼美的園林,裏面的收藏玩意多的是,讓我們聯軍也見識見識!」
聯軍在園外看得垂涎。
「我們忍不住了!」
聯軍上下參與搶劫,在圓明園的玩意一掃而空,英法軍官原本都想制止他們,但下級軍官根本不聽使喚,指揮官也不甘落後,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
搶劫過後,聯軍休整在北京城外,準備攻城。
城內上下得知聯軍已殺到首到城外,大驚,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逃離北京城。
咸豐帝做夢也沒想到有這一天!大敵當前,咸豐帝選擇了⋯⋯
逃!
咸豐帝率慈禧在內的一千宮眷逃往熱河避暑山莊避難!
有趣有趣!
那留在北京城有誰呢?
恭親王奕訢。
他被委派在北京與聯軍議和。
好一個皇帝,這麼怕死,你叫下面的臣民如何聽你的指揮?
奕訢也是無奈,為什麼要我來背這個黑鍋子呢?
10月13日,北京打開城門,向聯軍投降。
然後,聯軍發現清廷原來一直也在說謊!
「可惡!說什麼人質都是平平安安的!為什麼出來死了多過一半!」
聯軍看到被俘的外交人員怎樣受到清廷的折磨,無不生氣得咬牙切齒!
「第一,被囚諸人,手足縛系,三日不進飲食,其受如斯野蠻之待遇,即在此地。
第二若對於清國政府國際公法之殘酷行為,不予以久遠之印象⋯⋯
圓明園宮之為要地,人所共知。
毀之所以予清國以打擊⋯⋯故此舉可謂為嚴創清國政府!」(James L. Hevia. English Lessons: The Pedagogy of Imperi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英法指揮官也不再嘗試控制軍紀,任由下屬泄憤吧!
「宇宙之中,任何人物,無論其貴如帝王,既犯虛偽欺詐之罪,即不能逃脫其應有之責任與刑罰。
茲為責罰清帝不守前約及違反和約起見,決於九月初五日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行動,人民未參與其間,決不加以傷害。
惟於清室政府,不能不懲罰之也!」(《第二次鴉片戰爭》)
10月18日,只見原來鬼斧神工、巧奪天工、富麗堂皇、拔地倚天的皇家園林,一下子陷入熊熊烈火之中!
聯軍火燒圓明園!
這場大火持續延燒了三天三夜,徹底將原來用了幾代人和數千年古物堆砌而成的大型皇家園林,毀於一旦!
圓明園燒了三天三夜後,只剩一片荒良破敗的頹垣敗瓦!
聯軍算是泄了憤,但這憤泄得有點大了。
因為,很多的古物就是因為這場大火消失了,很多又被搶劫到世界各地,這對於今天的歷史愛好者來說,實在是非常遺憾!
不管怎樣,和談也是要談。
奕訴心想:你們想怎樣就怎樣,反正皇帝現在不在宮中,我是全權代表,我又不想死,我們趕緊簽好和約,然後就快快滾出這裏。(廣東話:你們喺到,我周身唔聚財!)
中英、中法雙方簽訂了《北京條約》,條款精簡如下:
(一)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二)開天津為商埠;
(三)容許洋人在滿清招聘人手出洋做苦工;
(四)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九龍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五)賠償英、法的軍費各增加到八百萬兩。
條款中,值得留意的是,英國由原本只佔香港島,現在多佔九龍半島,這是因為英方看見清廷被火燒圓明園之事所震懾,所以便增加割讓要求,反正清廷也得接受。
「茲大清大皇帝定即將該地界付與大英大君主並歷後嗣,並歸英屬香港界內,以期該港埠面管轄所及庶保無事。」(《中英北京條約》)
不過這樣講,歷來中原天子對於遙遠地方的控制和喜愛都不大,很多時候他們都未必能實際控制得好,但割讓出去往往是面子問題大於實際問題。
11月9日,英、法聯軍先後將軍隊撤出北京,戰爭結束。
這裏加多一句,俄國看上去不關事對不對,但卻在此時趁火打劫,知道清廷外強中乾,什麼都肯答應,便威逼清廷簽訂《中俄北京條約》,除了逼使清廷承認此前簽訂的《璦琿條約》,也將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
大家對比一下今天和清朝時期的中國地圖,就可以看到有多少土地是給俄國搶了過去。
好吧,現時英國多佔領了香港的一塊領土,看看英方接下來是如何處理的。
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eeqacbuoc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