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本位寫作的定義
女性視點等於女性的表達,女性的寫作。女性的寫作不一定是以女性視角出發,可以模仿男性想法,以男性視角書寫;不一定有女性意識,可以是充斥父權意識;不一定從女性身份探討問題,可以維持男性需求和權益為重;不一定是女性主義寫作,可以充斥男權中心主義。
這篇〈談談華文世界的女性主義寫作〉的學術論文對女性主義文學的定義很不錯:「女性主義文學是一種從自覺的女性立場出發,通過性別與權力關係的描寫,挑戰男性霸權政治、 經濟、文化的壓迫,尋找和建構新的女性主體的文學。」
基女根據自身對於女性主義的理解,對女性創作要求在女性形象、女男關係、題材等突破以往父權規則的套路。她們分析文本以女權意識為先,其他劇情結構、表現手法次之。
1.〈女本位——無視男性->正視自身主體地位〉,詳述女本位的定義,呼籲女性重視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主體性。
2.一位女權主義者兼藝術愛好者的發言,她從女本位視點對普遍文藝創作傾向作出批判和建議。
3.「i女寫作綱要供大家參考」、「女性向女權向創作看法」,出自同一位女性的文章,可能曾經增添內容而有兩個版本,分享對女本位作品應該如何寫的看法。
二、女本位寫作的緣起
網絡創作有文化工業、商品市場的特色,涉及讀者、作者、發表平台。而讀者身兼消費者、評論者的角色,並有機會轉化成創作者。
她們看了很多年言情小說,對作品題材、劇情套路和性別劇本感到不滿,而有意提倡打破舊規的創作。例如這一個「中老年女性在文娛作品中的隱身與缺失」豆瓣討論中,發現到文娛作品中常常缺乏豐富的老年女性形象。
另一種則是喜好跟主流創作不兼容,找不到心水讀物,無可奈何之下唯有自行創作。
還有的政治先行,認為凡是一切文藝都是傳播意識形態的工具,因此會仔細檢視內容所傳遞的思想。
三、女本位創作對個人的影響
以我為例,我接觸女性主義作品(文學、論文、文章等等),啟發到我覺醒女性意識,重拾女性身份,增強性別認同,這也是女性主義一大價值之處。
我先前很少接觸女性創作,大量接觸女性創作都是這一兩年的事情。我剛開始接觸,發現不少詫異的現象,背後又有些難以想像的思維模式,後來想想看,覺得這種奇怪感是來自於如何做(性)客體的不適感。
隨後,漸漸察覺到主流女性讀者/作者相似的心理特質:戀父情結、男性崇拜、陽具崇拜、女性貶抑、厭惡女身、自我矮化、慕男強不慕女強等等。
如果要說閱讀這些主流女性讀物對自己的思維有什麼影響,最明顯是出現放棄自行解決問題、依賴他人的傾向。我一開始看異性戀愛情類的作品,常常出現英雄救美(強大男人救助弱勢女人)的情節。雖然我一直對此情節十分反感,不斷吐嘈,吐完又吐,但看得實在太多了,久而久之,當看到女角出現危機或困難時,就會不自覺地預測有男人出來解決問題,而不會先想到女角自己解決問題。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受個人意志控制,逐漸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令我感到害怕。所以,我十分支持創作數量豐富的女角自己解決苦難、不依靠男人的作品。加上,女本位作品數量稀有,本身有一定的獨特性,個人非常樂見與眾不同、充滿創意的女本位作品。
另外,分享一篇鏗鏘有力的文章(來自微博帳號「川A1234567」),批判青樓文學的男性視點,提倡女性書寫真實的女人。這篇文章也是影響我思想轉變的其中一個因素。
1.「全文清晰版」
我本來接觸女性主義是因為觀點有趣,很有顛覆性,啟發到我的思維,補充以前的思維局限。對於是否從女性身份、女性觀點出發,保持保留的態度。因為要男女平等,女權不是女尊,不是只重視女性不重男性,也要關注男性的看法,這樣才是真正的平等。
雖然我知道女性赤裸裸的苦難的存在,如妓女、被拐婦女的艱難處境,雖然我看過部分中國娼妓史、《危險的愉悅》,但我一直逃避去了解這些真實的女性苦難,不去接觸女性苦難的歷史,知道這些已令我感到不安。
看了這篇文章,我才深深反思自己一直以來對於女性身份的逃避,不曾從女性視角去觀看世界。我多少年來向男性靠攏,一度共情男性,逃到男性視角上。從男性觀點出發去看待事物,以為攀附男性、獲得男性認同就能立足世界,以為模仿男性就能獲得權力,簡直是荒謬!其實,我了解這麼多男性心理有什麼意思呢?沒意思的,毫無意義。做一個標榜理性、客觀、中立的理中客,除了取得自以為的道德光環,有什麼意思呢?
在種種情緒排山倒海爆發出來,我發出長久以來壓抑被壓抑的聲音:死嫖蟲快撚啲去死!
ns 15.158.61.5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