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個表面開放、內在保守的社會,性別意識低落,香港人的性觀念仍然很保守。
最初我看到「香港表面開放、內在保守」這個說法,是在一個討論香港劇集的豆瓣帖子。她們覺得女主角在事業上獨立自主十分颯爽,到了結局仍是結婚生子那一套,因而十分反感。或者是當局者迷,我當時有點驚訝,原來中國大陸女性從TVB劇看到的香港性別意識竟是這樣的。
後來想想看,對比台灣和大陸,雖然香港女性在經濟上比較有優勢,但在性、愛情、婚姻觀念仍然比較傳統。例如理想的婚戀關係是男高女低,男強女弱,男主動女被動,性愛合一,結婚是生子是人生目標,孩子冠父姓等等。
TVB劇集《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是個經典例子。男性出軌女性第三者,狐狸精(狐狸精一詞所含的貶義色彩和擔任誘惑者的角色,背後隱含著男性天生就管不住下半身、受到誘惑就要有所回應的思想)是個反派角色,所受到的譴責和傷害遠比出軌男多。男性主動出軌造成家破人亡,但是不要緊,浪子回頭金不換,最緊要識得返屋企,識得認錯就會得到前妻和子女原諒。為什麼一定要原諒?為什麼一定要堅持維護所謂的完整家庭(一父一母+子女)呢?是因為社會的目光,單親家庭就是不幸,就是有所欠缺?
有次我看到viu TV上有一套講換妻、買精生子等話題的劇集,看似很有自由派「進步」的味道,但從細節可見其脫不掉的保守思想。例如,換妻這個厭女味甚濃的字眼,蘊含千年來女性作為貨品交換的歷史源流,為什麼不用「換夫」呢?可不可以做些資料蒐集,用「交換伴侶」或李銀河提出的「換偶」這些比較中性、包含女男雙方的字眼?
父權社會總是十分包容男性的性自由,即使是再怎麼性保守的文化也是如此。男性不那麼遵守性專一和一夫一妻制,貞潔是對女性的要求。所造成的結果是,女性的情慾空間遭到打壓和限制。在性的雙重標準下,人們對於兩性的評價都不盡相同,而女性只有有那麼一點兒脫離社會規範(不是性愛合一的隨意性行為、開放式性行為、未婚生子等等)就會遭到猛烈批評。
在這篇〈ViuTV換夫換妻玩出火 被轟3宗罪〉報導中,女性與男士「展開浪漫約會」「全程『眉來眼去』,氣氛曖昧,互搽防曬一幕,連主持火火都忍不住說『玩得太過火』」,而男性跟女士「穿上火辣泳衣,大玩遊戲,當中不乏『胸壓』、『身貼身』的肢體接觸」,當中可容許的身體界線以及評論所展示的雙重標準是顯而易見的。女性與男性的眼神接觸,連肢體接觸也沒有,就被說是過火。女性就不能為性而性嗎,為什麼一定要「浪漫約會」呢?彷彿女性不是為愛而性就是下賤、道德敗壞。
香港人對於性仍然很保守,女性的身份價值仍然扣連在身體和性方面。要證明一個女性是否道德敗壞,不是去找人格品行、犯罪作惡(不包括某些牽涉敏感層面的罪)這些方面,而是去看她的私生活是否「混亂」(而混亂一詞也是值得商榷的,是否代表遵從父權好女人標準)。性羞辱仍然是對女性最強烈的羞辱,將她們貶為蕩婦就剝奪了她們的人格、尊嚴、道德、自由。
香港跟台灣一樣是個自由派女性主義運行得不錯的地方。雖然香港看起來很西化(西方太大,有的也很保守),但在性別意識上仍然很低落,在性別角色、性別表現、性愛觀念等等都接近父權社會期望的框架,不過近年有點好轉。
社會容許女性的性自由就只有結婚前的序列式一對一關係(一次與一個伴侶在一起,分手後再尋找新對象)。這種關係十分有限而且有時間限制,只容許女性在一生中某個階段實施,之後就要修心養性,要成為母親了(父權社會頒予女性最榮譽的獎賞,女性要成為母親才是完整的女人)。
女性仍然遵循著尋找男性作為結婚對象,有親密關係才可發生性行為,跟一個男性組織家庭、結婚生子。當中如果女性未婚生育、隨意性行為、開放式關係、多重關係、同性戀等等背離傳統角色的作為,都不會得到好名聲,甚至帶來嚴厲的社會制裁。
女性得到不結婚、不生育的自由的歷史十分短暫,女性性慾的發現與相關研究更加短暫。對比起中國和台灣,是什麼原因導致香港社會的性別觀念十分保守,而且傾向是華人傳統性別角色那一套呢?是因為奉行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雖然大陸是有中國特色的,但在明面上很推廣馬克思主義)?是因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是因為基督宗教的影響加強了傳統角色的塑造嗎?是因為香港沒有很轟動的女權運動嗎?這樣思考下來,我發現自己對於香港的性別議題/運動了解甚少。
一般香港人對於女權都沒什麼認識,再不然就是污名化,對此抱有敵意,只能容納主張男女平等的自由派女權。談論女權最多的地方是大學內部,其他空間好少有談論到更深入的議題。我也是接受高等教育後,才對性別議題有一些基本認知。22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8UP3yUZoW
自由派的論述難以在家庭正義上有所發揮。如果在性、愛、婚姻、生育、親密關係等所謂「私領域」議題感到疑惑,不妨一看基進女性主義的論述,或可解答心中的疑問。
ns 15.158.61.2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