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劇透,慎入)
如果你擁有一段深厚的友誼或只是曾經擁有,又未曾看這部電影,建議可以一看這部電影,輕鬆得來又帶點反思,可算笑中有淚。看完電影,再決定會否看我的觀後感也未為晚也。而如果你已經看了《Not Friends》,以下我就開始劇透了。
Joe因車禍過身。坐在旁邊的同學---Pae,表面希望幫Joe拍一段影片以紀念這位朋友,實際只想藉此拍一段感人的影片以進入大學,他本人根本對Joe認識不深。即使他訪問了很多同學,依然沒有太多資訊,後來Pae決定改為拍攝Joe所寫的故事,事情才有轉機,卻意外揭發Joe不為人知的黑暗秘密,究竟他會不會為了影片而公開這個秘密呢?
「秘密」其實是電影中的關鍵,因為「分享秘密」正是電影中對「朋友」是否深交的定義,當交換了秘密,大家就是好朋友了。大概因為人只會分享「秘密」給值得信賴的人,所以大家才會成為好朋友。然而知己難求,關係破裂卻很容易,所以電影中最好看的一點就是,當一段友情已經出現裂痕時,還能夠修補嗎?
關於「修補」這一點,電影中其實已經給了一個答案,就是「知錯能改」,當中相關情節也是電影中最值得觀賞之處,例如:
一、Joe抄了Ohm的故事,拿了小說冠軍,臨死前的一刻,其實他已發了自首的訊息,放棄得獎。
二、Bokeh因一時衝動,讓Joe的記事本給同學看,間接公開了Joe的秘密,但她一直深感內疚,只是沒有勇氣道歉,於是在Joe死後,她希望做點事情補救,因此她極為不恥Pae利用Joe之死,而想阻止Pae拍影片,後來她雖然改變主意,但到最後仍極力阻止Pae公開「Joe抄故事」的秘密,藉此維護Joe的名聲;
三、Bokeh扔掉了Pae的USB,令USB壞掉,Pae因而沒有了上大學的機會。而Boken最後也有向對方道歉。
四、Joe畫花了筆記簿,但在意外發生前重新和Bokeh談話,而且在簿上的角落其實早已寫上「我很想再跟Bokeh再做朋友」,只是沒有開口。
五、Pae一開始只想利用Joe的死拍影片,但其實Joe在生前與他交換了秘密,所以兩人已成好朋友;後來,Pae也放棄了公開「Joe抄故事」的秘密,捨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寧願保住Joe的名聲。
真正的朋友會為影片最後發佈的那個版本感動,有看電影的一定會為明我在說甚麼。
這年頭由於網路發達,我們可能會有很多「泛泛之交」,但要當知己卻更難,因為人類的世界實在太多欺騙和利益衝突,而且破壞一段友誼往往只需一剎那,因此年齡愈大的人,雖然經歷愈來愈多,但戒心也會愈來愈重,被傷害的機會確實少了,但認識知己的機會也隨之減少。正如很多情侶一樣,真正能夠走到最後的朋友又有多少?
《最佳損友》的歌詞寫道:
「嚴重似情侶講分手」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某種老朋友》的歌詞也寫道:
「能暫時懷念某種老朋友 不過未能共享一葉舟」
朋友往往都會因為一些原因而分道揚鑣,甚至沒有任何道別,從此就會變成陌生人。電影中有一個理論:「人總共會記得一百五十個朋友,當認識到一百五十一個朋友,就會有一個舊朋友被取代。」證明人生中朋友其實可以有很多,但我認為知己才是最重要,因為「泛泛之交」可以被取代,但「知己」並不能。
雖然《Not Friends》算是有一個開心的結局,而現實卻是總會有些友誼已經一去不返,或許我們只能幻想電影中所提及的「平行宇宙」,在那個宇宙,我們都會互相向對方說出兩句肉麻得令人嘔心的說話:
「謝謝你誕生於世,成為我的朋友!」
「對不起,我沒有開口道歉!」
然而,現實卻是「我和你不再是朋友!」
ns 15.158.61.2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