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看簡介,但只看封面也會知道這是一套關於棒球的電影。其實只要是關於運動的電影,劇情也是萬變不離其中,除了初段的主角,有些從新手開始,有些本身是高手,但相同的是之後一定會經過不斷的練習,然後中間一定會遇到挫折,結局則是成功或失敗。至於成功或失敗的定義,就視乎觀眾自己的觀感了。
另外,《KANO》更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自然不能作過多的修改,以免影響真實性,但如果搬字過紙又會變成紀錄片,而失去娛樂性,所以也不能毫無修改。因此,這類型電影一定要在真實性和驚喜之間作取捨,而《KANO》還是偏向真實性比較多,所以切勿對《KANO》期望有甚麼驚喜情節。(關於《KANO》的情節有多少忠於史實,可以自行查看維基百科)
最可惜的是本人對棒球毫無認識,畢竟在香港並不流行棒球,無論電視直播,或是自行玩樂也沒有太多機會,在流行度和場地不足之下,人數就更加難以湊合,最終導致香港人(包括本人)興趣不大,這項運動就更加無法流行,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下,棒球就更加難以在香港發展。不過棒球知識不足這一點,顯然也影響了這套電影的觀感,雖然看見嘉農隊員飛身救球、由一疊跑去二疊,再跑去三疊、甚至打出全疊打等等的情節非常熱血,奈何不懂棒球規則,令我也少了一份投入感。
最動人的情節莫過於受傷之下還繼續比賽,但最後還是輸掉決賽而屈居亞軍。即使你不懂該項運動,但「受傷」是任何運動的大敵,如果仍堅持比賽,自然會是一個催淚情節。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非常「灑狗血」的劇情,但正如前提所說,運動類型電影,挫折是必然發生的事,例如教練一開始的失意、嘉農隊曾經是全敗球隊、有隊員因各種理由被迫離隊、嘉農隊因為不同種族的集合而遭受歧視、甚或男主角所愛的女生嫁給別人等等。儘管是非常易猜的劇情,但是關於運動的電影,加入這種情節而襯托他們「永不放棄,繼續努力」的難能可貴,絕對是無可厚非。
遺憾電影中近乎沒有介紹棒球的規則,畢竟這部電影的目標觀眾應該是較為流行棒球的台灣和日本,他們本身已經對棒球有一定認識,自然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再介紹規則吧?可以預期,如果一個懂得棒球的人去看《KANO》,觀感一定跟我不一樣,可能會罵一些情節太浮誇,也可能覺得很真實而更加投入觀賞,總之就是會多了一番感受吧!
雖然看完《KANO》並沒有令我提高對棒球的興趣,但運動的魅力從來也只能夠自己去發掘。身邊有一些朋並不知道費達拿、拿度、祖高域、馬龍、張繼科、許昕、C朗、美斯以及勒邦占士等等這些名字,分不清每個人的強項是甚麼運動,甚至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甚至一些聲稱喜歡羽毛球的人也只認識林丹和李宗偉,不知道兩人以外的羽毛球球星,這些朋友其實令我十分不屑。但是想深一層,我也說不出任何棒球員的名字,因為我對棒球並沒有認識,所以我也不能怪責他們對運動沒有興趣。其實無論任何運動,當中魅力也只能自己發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喜歡一種運動」的說法實在太廉價了,每個人都輕易說出口,但多少人可以做到電影中或真實的運動員那樣?我只希望大家說一句「喜歡羽毛球/足球/籃球/乒乓球/排球……」之前想一想每套運動類型電影,再問一問自己:「我真的有這麼喜歡這頂運動嗎?」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