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登版:
1. https://lih.kg/vKKkNEX17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ZMLEFwjJj
2. https://lih.kg/vKKkNFX
文章所提及的百合概念不是這種迎合異男的輕百合作品,而是一些重視細膩感情描寫的百合作,就是第二類的作品,女性創作女性閱讀的百合作品。
「為什麼一定要透過性才能顯示兩個角色有多愛對方?大部分的異性戀故事裏彷彿都在拼命用『性』,去證明『真愛』,亦作為關係確定的開端。」
現代愛情觀念中,異性戀的遊戲規則之一是:人的性愛綁定在另一個人身上。異性戀親密關係把愛情、性、婚姻、生育這些相連結,一步一步走下去,終點是生育。婚姻以外的生育、單親家庭都不會得到好名聲,目的是維護異性戀家庭的秩序。
性用來區別於其他情感,譬如友情。性行為作為確認一段親密關係的儀式,證明「我得到你,你屬於我」,締結一段比其他情感更為緊密的關係。
這種儀式用來區別其他情感關係,「我對你以外的人不會這樣做」,展示這段關係的獨特性。如果是不能直接描寫性關係的文本,例如少年漫畫,常常會以接吻來進行確認關係的儀式。
其實,接吻所包含的愛情意味更加濃厚,至少對於女性而言。之前看過某報導,女人常常回憶的是第一次接吻而不是初夜。在一些性愛分離的女人中,有的不會跟性伴侶接吻,接吻是留給真正愛的人。
如果以女性本位來看,不論是以陰蒂為中心出發的性,還是由全身感覺出發的性,接吻愛撫這些性接觸已經是在進行性行為,是女性的正戲。
百合文本中不涉及性接觸、確認親密關係的儀式,能夠令文本更加多元化,是十分值得讚賞的。
「即使是包含性場面在故事裏,其出現不能『為了性而性』,它是需要為劇情服務的,而且是『恰到好處』『順利成章』的。」
如果是顧及作品的藝術性,毫無意義的性描寫是不合邏輯的,那是文學創作的要求,放在其他性向的文本也適合。
但是為何偏偏百合就要如此強調性要為劇情服務呢?何為「恰到好處」「順利成章」呢?背後所隱含的是不是異性戀那套的性愛合一的觀念?
為什麼不能為性而性,女性的性不能如同喝水一樣平常嗎?(杯水主義)
女女性行為,沒有男賺女賠邏輯,沒有女男性別劇本,在性關係上相對平等,女女性愛更自由和多變化。現實的女同志性行為中,比異性戀和男同更安全,傳染性病的機率低,患上愛滋的機率更低。
性愛可以分離,現實有的女同志就會協議開放式關係,各自出去滿足性慾。
如果女性的性慾是自然的(以統計數據來看,天生沒有性慾的女性比例上十分少,大約1%~5%左右,不過女性情慾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贅),那麼身體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
性也是一段關係上需要處理的問題,為什麼要刻意去迴避過度的性描寫呢?
雖然百合的劇本不以性為中心,卻忽略了女性身體真實慾望的需求。這種忽略是有意無意的,原因之一是百合文化作為受眾幻想的產物,有別於現實,想像一段最美好的關係,而這種美好的想像背後自有一套隱藏的觀念。
「在百合文化中, 讀者更注重關係裏女性角色之間的精神連結(spiritual bonding)、情緒共鳴(emotional resonance)和碰撞,因此百合的作品大部分都有非常多的心理刻畫去描寫她們之間的關係和張力。」
這種重視精神不重肉體的描寫,特點是強化感情和日常經驗細節的書寫。有別於男人看女人就像一塊肉,女人觀看女人,是把女人作為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精神、理想、感情的人看待,表現出女同性戀之間本來就比較平等的關係(歷史上的女同志之間的地位也相對平等)。
百合是清水類的區分(不涉及性行為),純粹的情感描寫。然而,這跟異性戀的清水小說有什麼不同呢?
「百合的作品大部分都有非常多的心理刻畫去描寫她們之間的關係和張力。」把這句話置換成「女性向作品大部分都有非常多的心理刻畫去描寫男女之間的關係和張力」是不是很符合女性寫作重視情感心理描寫的刻板印象?
所以,與其說是百合文化,不如說女性作家和女性讀者比較著重感情和精神連結,認為感情比性重要。在面向異性戀女性的言情小說、少女漫畫、少女遊戲等通俗作品,都出現注重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關係的變化。
女性重視情愛的根本原因
不但是百合,對於愛情的看法,不少女人都把愛情當作一種感覺。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類的各類情感是都是不涉及性的。
例如一些乙女遊戲,常常花許多篇幅描寫愛情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樣的。心跳是常常出現生理反應,不會去描寫下體的感覺,這反映她們認為愛情是來自於心而不是性器官。
本質論的解釋是,女性天生異於男性,擁有比男性更優越的情感和心靈能量。所以女性是比男性更進化、更高級的生物。
即使如何解釋女性刻板印象中的特質,想要抬高女性的陰性氣質的地位,但沒有打破「生理性別=性別氣質」的框架,某程度上迎合父權體制的秩序,無法反抗其意識形態帶來的影響。
比較多的女性重視情感和親密關係,覺得愛比性重要,輕視性的需要。
原因之一是在實際操作下,傳統的性行為(插入式性交、男主動女被動等性別劇本)帶給女性是吃虧居多。父權社會既要遵從男賺女賠的性別腳本,又要在女性明知理虧的情況下跟男性進行插入式性行為,就發明種種方式來催眠女性,讓女性自動獻身,犧牲自我成就他人。而愛情正是現代父權社會推動女性自願承擔更多性交風險的首要手段:因為「愛」,所以不計較得失,願意犧牲自己。
而李銀河在《中國女人的感情與性》認為原因是跟「中國社會(大多數社會也是如此)男女道德雙重標準有關。似乎只有男人才可以有與感情無關的甚至是同陌生人的性行為,如果女人做同樣的事就很下賤。這種觀點走到極端就使一些女性可以接受只有感情沒有性的兩性關係,她們還是『好女人』;而在另一個極端,則有些女性可以接受只有性沒有感情的兩性關係,可是她們就會成為一般人心中的『壞女人』。」
另外,她提到女性的有情無性的「聖徒罪人綜合症」觀念來自認為情與性是相互傷害、相互對立的,愛情不能被性沾污。
這種觀點一點也不陌生。在民國時期的女作家,基於傳統道德壓力與男性話語的疏離,有意無意迴避女性性慾和性經驗的書寫。在處理靈肉議題上,抱持推舉精神戀愛、擯棄肉體性愛的態度,形成戀愛上靈與肉的分離。
如丁玲的《沙菲女士的日記》書寫女性的性苦悶、女性對男性身體的慾望,卻為自己的慾望抱著很大的罪惡感。
我認為,女性著重精神戀愛、接受有愛無性的親密關係,背後不是為了對抗性中心的父權文化,而是迎合了好女人的設定。也就是說,百合或者精神戀愛被多數女人接受的原因是,她們認為「性是骯髒低俗下流的,愛是純潔神聖浪漫的」的觀念。
過度推崇精神戀愛背後的厭女心理
喜歡清水向的讀者,不少是父權社會下塑造出來的好女人,即使不是,她們的性愛觀念也出現這個傾向。從一出生就呼吸著厭女的空氣,成長過程中被灌輸好女人的標準、好女人的模板。即使是天生的女同性戀也難以擺脫厭女思維的影響、抵抗父權社會的塑造。
在壓抑女性性慾的文化和成長環境中,女性若然表達自己的身體慾望,就會受到社會的批判目光和責難,對自己的性慾感到羞恥和罪惡,進而隱藏和壓抑自己的慾望。
女性會對自己的身體慾望感到羞恥,這種羞恥不論對象的性別,而是對於自己身體出現生理反應的羞恥,於是進行壓抑並否定自己的慾望,或者用各種迂迴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
女性對於身體慾望的厭惡,所以很難去接受沒有感情的性(性愛合一是唯一准許的情慾出口),只為身體歡愉的性。
為了維護愛情的神秘和神聖,而迴避肉體需求的描寫,迴避身體和情慾的探索,迴避女性性慾的表現,不去探討靈肉關係,我會覺得是厭女的表現之一。
因為貞節觀念是只適用於女性,限制女性的性自由的產物。男性沒有必要遵守,儒家文化不用多說,即使是基督教文化也是如此,要求女性重視貞潔甚於男性。例如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諷刺了這一點。
迴避身體慾望的書寫,是迎合了父權意識形態的厭女症,鞏固了既有的父權思想。
書寫真實女性身體的重要性
女性的主體確認,其中之一是來自女性身體的清醒認識。西蘇(Hélène Cixous)在《美杜莎的笑聲》認為女性總是被符號、象徵、意義所代表和界定,呼籲女性必須書寫自己,挑戰男性中心的話語,破除男性對於女性身體和性慾的一切定義。
基進女性主義者麥金儂(Catharine MacKinnon)曾言:「性之於女性主義正如勞動之於馬克思主義,最接近個人也最被剝奪。」
女性的身體寫作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被男性話語歪曲得十分厲害,女性需要為自己發聲,寫出真實的身體感受。
女人之間的情愛不涉及性,是純潔的精神戀愛。我覺得仍是符合男性目光,背後隱藏著性是骯髒的想法。
女性的身體可以有很多寫法,展現真實的情感和身體感受,性可以有、可以無。17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D9UF3oU40
為什麼不可以放蕩、不可以性愛分離、不可以擁有多個伴侶?女同性戀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有多種形態,不單單是一對一關係。
若然一味迴避身體感受,只把女性與女性之間的親密關係鎖在精神戀愛,同樣是狹隘,甚至強化好女人的刻板印象,加深了父權社會的意識形態。
綜上所述,我覺得百合的把性去中心化跟民國時期推崇精神戀愛的女作家一樣,都是逃避身體的慾望。「重視情感少講性」,雖然有部分是挑戰異性戀本位,但也迎合異性戀本位中對女性角色的要求——女人是重愛輕性,感情充沛的。
女性慾望女性的書寫困境
另外,百合把性去中心化除了上述原因不去碰這個燙手山芋之外,還有「不知道怎樣去寫」的問題。
親密關係的書寫有異性戀機制的參照,百合的性困在性愛合一的傳統觀念下。對於沒有太多創作和閱讀經驗的作者而言,要突破異性戀制定的框架太困難了。
女性慾望女性雖然比起男性更著重身為人的感受,對於女性身體接受程度較高,但也很難擺脫男性文化的影響。
即使是女同的作者本身,也不免受到男性凝視的影響。例如:竹墨繁漪這位女同畫師也會質疑自己會否受到主流審美的影響,描繪的女性角色不夠多元化。
文學、藝術是一長串的厭女史,除了參考男性凝視的公式之外,女性的慾望風格根本就沒有參考物,需要自己去發掘和創造。
最理想的狀況是,提出新構想和新的凝視方式,而不是複製男性的凝視方式。
例如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有的女同認為只有這部電影是屬於真正的女性凝視,其他女同電影都不入流。詳情可閱讀豆瓣影評(注意:簡體):〈女性話語下的創作觀〉,說明女性觀看視角的獨特表現方式。
2022年10月7日評:
從性壓抑角度分析百合文化的性愛觀念,說得比較粗淺,探討得不夠深入。這篇豆瓣文章〈厭女套路,角色塑造和女權主義創作 彩虹篇——我們酷兒女性需要什麼樣的薩福影視〉非常詳細分析影視創作中的酷兒歷史、文化和酷兒女性的螢幕形象,值得一讀。
有論述認為百合文化沒有觸及真實女同性戀的處境,是幻想式的女同互動,不是真實的女同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學想像多如繁星,早已脫離現實,有的經典形象未曾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卻深入民心,不但重複創作和改編。大抵人類的本性之一是始終對特定事物抱持美好想像,有所寄託,滿足精神需要。不論真實,無須過於苛責百合文化的浪漫想像。
ns 15.158.61.5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