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耗費了不少精力鑽牛角尖地決定攝影到底算不算一門藝術,卻沒有先問問這項發明是否改變了藝術的普遍特性。」
——華特・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8NIxLnaZaW
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GVQo3WQSv
納達爾(Nadar,生卒年:1820-1910)本名加斯帕德-費利克斯・圖爾納雄(Gaspard-Félix Tournachon)19世紀法國攝影家、漫畫家、小說家、記者、以及熱氣球飛行員。
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QMymV0ei5
攝影是不是藝術?在如今影像氾濫的年代,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隨時能將文字、口述轉換成各式各樣的圖像來消費。但這在攝影術甫發明的年代,曾有過劇烈的辯論,甚至部分歐洲人認為攝影等同於攝魂,靈魂被機械紀錄下來是可憎亦可恥的褻瀆,就拿當時保守派的評論一提:
「……人類是依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任何人類發明的機器都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頂多,只有在虔誠的藝術家得到了神靈的啟示……鞠躬盡瘁全心奉主,這時才可能完全不靠機器而敢冒險複製出人的五官神聖面容。」
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x8XXskpwM
那麼,今天的主角納達爾,就是在攝影術的黎明時期正正成為了那偉大且勇敢的“褻瀆者”、以攝影作為媒介,進而上升至藝術層面的先驅。自1853年起納達爾開啟了他的攝影事業,在巴黎嘉布遣大道設立工作室,用機械捕捉到了19世紀藝文圈子中那些偉大的人物,比如——
夏爾・波特萊爾 Charles Baudelaire(詩人,代表作詩集《惡之華》)
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作家,代表作《悲慘世界》)
亞歷山大・大仲馬 Alexander Dumas(作家,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記》)
喬治・桑 George Sand(作家,代表作《魔沼》)
儒勒・凡爾納 Jules Verne(作家,代表作《海底兩萬里》)
埃米爾・左拉 Émile Zola (作家,代表作《萌芽》)
歐仁・德拉克羅瓦 Eugène Delacroix(畫家,代表作《自由領導人民》)
尚-法蘭索瓦・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畫家,代表作《晚禱》)
古斯塔夫・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畫家,代表作《奧南的葬禮》)
克勞德・莫內 Claude Monet(畫家,代表作《印象・日出》,而該作正是在納達爾的工作室中首次展出)
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畫家,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
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雕刻家,代表作《沉思者》)
古斯塔夫・艾菲爾 Gustave Eiffel(工程師,正是知名地標——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
法蘭茲・李斯特 Franz Liszt(音樂家,代表作《匈牙利狂想曲》)
賈克・奧芬巴哈 Jacques Offenbach(音樂家,代表作《天堂與地獄序曲》)
喬奇諾・羅西尼 Gioachino Rossini(音樂家,代表作歌劇《威廉・泰爾》)
莎拉・伯恩哈特 Sarah Bernhardt(著名演員)
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ErsLIZxmT
還有許多人物,包括一些當時著名、且相當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這使他本人的政治立場不言而喻。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軼事應是納達爾作為熱氣球飛行員的職業:他亦利用攝影技術,拍了人類史上第一張空拍相片;而在普法戰爭(1870)期間,巴黎被圍困,納達爾組織了一個熱氣球兵團於巴黎與外界之間往來回返,致使這座花都不被完全孤立。
當然,我們可以質疑他拍這些照片到底真是為了藝術(他也許真的掌握住攝影藝術中讓觀者感動的心理層面,但這終將是無法證實之事)、或者是沾那些名人的光謀取利益呢?但我們至少得承認,他如實呈現那些人的風景樣貌,而歷史就在這裡,就在我們一眼看過去就知道的相片上。
在拉丁文中,「攝影」當意指“Imago lucis opera expressa”(光壓擠表現作用的圖像),亦即:經由光的作用,“流出”、“上漲”、“榨擠”(如檸檬汁一般)顯現的影像。已成過去的人物曾藉其自身光亮,確實觸及了底片表面,這是一項活性的“鍊金術”——這是創挑《歷史人物點點名》中的歷史人物點點名。不僅獻給納達爾,也獻給本文提到的人們。
人類業已逃入了歷史的符號體系,也許我們活著不是要去真正“看透這個世界”,也許是找出一個詞語去形容這個世界——就那麼活在其中——一如他流傳給我們的相片,所思所想相當簡單:當時,他們確實存在……1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U9BRNOj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