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創挑要求:虛構一件認知中的藝術品,原創為佳,可附圖,藝術形式以以下分類為主:繪畫、雕塑、兵器、 樂器、禮器、樂譜、機巧。年代風格用料不拘。
提供藝術品資料:虛構一位作者、給藝術品一篇描述或背景故事,說明藝術品來歷及背景,並說明收藏價值。
一人投稿一篇,5000字以下,風格不現(可以藝術、史詩、情色、靈異、怪談)
篇名:【兵器】黑漆山文磐珞鎧
這一篇沒得獎,但我自己是挺滿意。
上圖為山文甲示意圖。山文甲又稱山紋甲,為中國古代的一種鎧甲,流行於唐、宋、明三朝。其甲片多為山字形金屬片組合而成,所以稱之為山文甲。屬於扎甲,其形制特殊,由許多三菱甲片使用「錯札法」交互紮成。據説如果甲片製造精巧劃一的話,製成全甲甚至不需一個甲釘,不需一縷絲線。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名稱:黑漆山文磐珞鎧(多簡稱磐珞甲/磐珞(ㄆㄢˊㄌㄨㄛˋ鎧)
分類:兵器(鐵甲)
外觀描寫:一副形制標準的山文甲,漆黑的甲片鱗次櫛比,排列緊密,整體氣質沉著大度,是件巧奪天工的工藝品。整副鎧甲各部件均有程度不一的磨損與划痕,且甲片有新有舊,似乎經歷多次更換,想必原主是個長年出征的將軍吧。
整副鎧甲對比於尋常成年男性的尺寸大一些,似乎此甲的原主身材高大。甲片漆黑,在博物館的展示燈照射下也黑沉沉地,包含*兜鏊、披膞、束甲絆、山字甲、護臂、笏頭帶、袍肚、脛甲等八個部分。此鎧於每個部件的某處都刻著「磐珞」二字,推測為主人或鎧甲的名字。
作者:推測為督造司中的能人巧匠,史書上未曾留下姓名
作者生平:未知,史書上未曾記載。
作品故事:
……
每個博物館中都會有那麼一兩件鎮館之寶,不一定是最高雅、歷史最久或是經歷過最多坎坷的,但肯定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像是那些故事最多最離奇的。
就好比這副磐珞甲,別的文物的故事大多只能從考察開始說起,而它離奇的故事從找到它的過程就開始了。
相傳,在明朝國都北平舊址——也就是現代的南京百里開外,一座名不見經傳的低矮山巒中間有一座幽谷。
這座幽谷玄的很,過路的、探山的、挖墓的,進去了十個,能出來一個就不錯了。那些人說在裡面羅盤就會亂轉,說那裡一到了晚上就變了,說那裡是陰陽交界,有陰神鬼差過路,生人誤闖了就有去無回。
現代的考古技術進步,偵測出來那幾座山地下有磁礦,並且山間有久積不散的濃霧。但即便是設備先進,這座山依舊玄得很,考古團斷斷續續探了五六回,每次都是在同一個地方轉了十幾圈後無功而返。
於是,「靈異」那個圈子裡就有人說山裡有迷陣,或是下面埋著什麼不得了的東西云云,最後請了幾個據說很了不起的「相靈客」,那幾個人不知怎麼判斷的,有時候一口氣走個一天一夜,有時候走了三個小時就馬上找地方躲藏,還有幾次在有連續幾天都在樹上移動,不知怎麼的竟然真的在兩個星期後帶著考古團穿過了外層的山巒。
秉著「不傳播封建迷信」的信條,國家新聞在製作節目採訪時那些考古團隊此的解釋是「他們有著能夠準確分辨方向的工具與繞過障礙的特殊技能」,但他們都心知肚明,有些東西不是科學能解釋的。
比如第九天入夜後。當時他們找了個地方升起火堆,氣氛一片輕鬆——明亮與溫暖總是能緩解疲勞,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為首的那個相靈客本來也正在清理身上的污漬——沒人曉得他為什麼不願意穿考古隊提供的防護衣。
他似乎有能夠在山裡任何地方找到水源的本事,本來正在用一塊浸濕的毛巾擦著前幾天溜下山壁不小心刮蹭到的傷,忽然察覺到了什麼似的動作一頓。
他突然趴了下去,用耳朵貼著地面聽了一會,拎起自己的水袋潑熄了火堆。考古團隊錯愕地看著他,他說:「東西拿好,上樹!」
考古團隊在他的指示下已經避開許多危險,比如河裡手掌大的水蛭群和林間說起就起的瘴氣,已經養成了「聽到指令就行動」的習慣,當即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全部家當,一溜煙地竄樹上去了。
領頭的那個相靈客又對他們做出了「安靜」的手勢,身旁的同伴攀在樹幹上比了個口型:「殭屍?」
他們剛穩住屁股,一陣「沙沙沙」的聲音就響了起來,像是響尾蛇搖動尾巴會有的聲響。但在這麼潮濕的深林裡肯定沒有響尾蛇存在。
然後一個奇形怪狀的剪影朝著他們走了過來——因為太暗了看不清,但是它行走的方式非常奇怪,一拐一拐的。
那個領頭相靈客搖了搖手指,用口型回道:「是傀虱。」
那個剪影像是人,但總讓人覺得怪異,那陣「沙沙沙」的聲響更讓人頭皮發麻,他們屏氣凝神的等那個東西過去,看著那個年輕人等指示。
他直到日出都沒給出「能下樹」的手勢,考古隊的人倒心安,在樹上睡了一覺,但四個相靈客一晚都沒闔眼。
那個怪異的剪影到後半夜直接扭起來了,為首的那個比手勢道:「蟲子把肉吃完了。看好那群人,不然就麻煩了。」
這麼一路驚險,終於是在那片幽谷裡找到了一個墓,陸續從裡面挖出了許多文物,其中最玄的就是那副山文甲。
當初有個考古人員在閒暇的時候和那幾個相靈客聊天,說他們這麼厲害,埃及那些在地下躺著的法老不是要擔心死了。相靈客裡一個性子比較外向的主動解惑,說我們這一圈規矩多,不是什麼都會掏。
「我們這行有規矩,有主的東西不碰,尤其是兵器這類,很多時候會很麻煩。不過我們一般牽的是沒有主的靈物。至於埃及那邊比較少無主墓,而且風水、機關、裡面的靈之類的東西也不太一樣,不好動。」
考古人員一愣,「那怎麼分辨有主無主呢?」
「哦這個啊,大多是天生地養的精怪之類……」
那個為首的相靈客匆匆走過來,拿水壺猛地拍了一下他的頭:「違規,禁足三月。」
外向的那個小伙子似乎很怕這個人,儘管他跟自己差不多大——他訕訕的捂了捂自己的腦殼,說:「聽命。」
又是一番折騰,考古團隊終於進到了主墓裡,挖出了這副山文甲。
在把這副鎧甲運出山的過程中,他們遇到的怪事變多了,什麼夢見回到墳墓裡被埋窒息、青天白日看見幻覺,最終有驚無險地出了山,把山文甲送去了文物修復所。
本來研究人員在給這副山文甲命名的時候公事公辦,照著外貌取了「黑漆山文鎧」這個名字,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加上了「磐珞」兩個字。據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研究所當時發生了怪事,就像小孩名字沒取對家族的氣運被牽連一樣,最後去請教了風水專家,重新根據鎧甲上的字命了名才安定下來。
這些都還不是這副山文甲最出名的故事。如果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故事,那就要說到博物院了——它就好像有某種氣場似的,打從它展出的第一天起,有些人就表示看到它的時候會覺得恍惚,這些人裡有人感覺到了恐懼,有人則突然落淚,但要他們形容又說不出個所以來。
各種都市傳說應運而生,什麼這副山文甲的主人是個將軍,生平坎坷,嫉惡如仇、斬奸殺敵無數,最後死於庸君弄臣手下,身死魂不消,附在鎧甲上等等。所以看到的人反應不一,與之相應的那些看到了他的故事所以不忍動容,心懷惡念的人被其正氣震懾等等。
與這副山文甲相關的故事還有博物院流傳的兩句詩:「千金散進墨玉墜,珞鎧鐵蹄入夢來。」
此詩不是博物院官方的宣傳詞,而是由某網友所作——但頂多也只能算是富庸風雅的順口溜罷了。總之這兩句指的是博物院的兩大鎮館之寶,一是前半句的墨玉墜,二便是這珞鎧甲了。
這「鐵蹄入夢來」的說法,是從某位自稱博物院保安在網路上發的帖子開始流傳。這位網友自稱前幾個月某日半夜一點在館內巡邏結束,在門口落鎖的時候依稀看見展廳中央有什麼東西——展廳中央就是展示那副山文甲的展櫃。他一手拿著手電筒照過去,就看見一片虛影朝他撞過來。
據該用戶所述,打頭的是一騎人高馬大的將軍,手執一對丈八蛇矛,身上的鎧甲冷光凜凜,竟然就是那副「磐珞」。他身後還有數不清的兵馬,聲勢浩大,馬蹄聲、呼喊聲和兵甲相撞的聲音猛地隨著虛影撲將過來,震耳欲聾又驚心動魄。那個網友當場就被嚇暈過去了,結果再醒來時他人坐在監控室裡,監控螢幕上的時間顯示剛到十二點。
其實若不是關於這副磐珞山文甲,這個帖子本來會被當作又一個網路上臆造寫成的靈異故事,但偏偏是關於這個人盡皆知、玄之又玄的文物,不知怎的便越傳越廣,導致博物院的導覽人員到後來都開始說起了這個故事。
幾年過後,這些玄奇的故事老生常談,人們不再大驚小怪,只是夜深之時偶爾能夠隱約聽到,那錚鎗金戈之聲在偌大的展廳裡迴盪。
……
值得收藏的理由:其伴隨的詭奇故事和玄幻色彩、考古界第一件出土的完整「山文甲」實物。
註:依順序是:
兜鏊:保護頭顱和後頸的頭盔
披膞:肩甲
束甲絆:牽住兩邊肩甲不至於移位,橫貫胸前的鐵索
山字甲:包含保護胸腹、後心後背、大腿及後臀的山文甲
護臂:保護小臂的鐵甲
笏頭帶:腰帶,正中間有金屬獸首或是紋章彰顯地位
袍肚:保護子孫根的、垂下來的那一片鐵甲
脛甲:保護小腿的鐵甲
……
作者有話要說:相靈客是很早就有的腦洞,可能很久以後會開坑,這次算是先試試手。
二次更新補充:為什麼會把這副盔甲取名「磐珞」:第一個字取自「堅若磐石」,第二字取自「珞珞如石」,這兩個字都代表堅硬牢固的意思。本來想取「金磐」,但是覺得不合適所以改了。
ns 15.158.6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