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癰透過開腹手術進行治療一事,很快便在城中傳開。百姓嘖嘖稱奇,有人覺得這是神醫,有人覺得這是妖道,不過不懂的人看熱鬧,懂的人就看門道了。
多位大夫紛紛來到永和醫館想見一見被開腹的病患,但這頭七日正是病患最需要靜養並且避免發炎的期間,這麼一群大老爺們擠了上來不是帶病毒來嗎?
然而眾人的熱情又難以抵擋,因此曾白與永和醫館商量之後,決定召開個急性腸癰治療的座談會,由負責主刀的曾白及當日擔任助手的古大夫主講,之後再由負責照顧病患對藥童針對術後養護進行說明。
這個時代沒有麥克風,也沒有投影機,幸好城中的大夫雖然不少,但也不超過三十人,這樣的人數用嗓力喊還是可以的。
但沒有投影機要做說明實在有些困難,曾白找了幾個畫師幫忙畫了些圖片,雖然不是素描,圖片有些寫意,但意思到了也還勉強可以。
當日的座談會便在眾人的鼓掌聲中開始,鼓掌聲中結束。
不過目前病患還在頭七日的高風險期,因此這個治療手法是否可行其實還是未知數。如果腸癰是治好了,但只是多撐了幾日,病患仍然死在術後感染,那麼手術要在這個時代推廣還是非常困難。
日子在眾人的小心翼翼,草木皆兵的狀況下過去,每日換藥時,曾白都很擔心見到個長滿了膿泡的傷口。幸好照顧的藥童仔細,而病患本身及病患家屬都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注意事項,兩人也很配合地叫怎麼做便怎麼做。
因此傷口發炎化膿的狀況沒有發生。
一週後,曾白將引流管取下,進入第二週的養護。此時最危險的幾日已經過去,不過為了避免眾人就此掉以輕心,曾白仍然嚴正地提醒了藥童、病患及病患家屬注意事項。
兩週過去,曾白覺得可以再等一段時間再拆線,因此到了第三週曾白才進行拆線的動作,到此幾乎已經算是治療完成了。
不過畢竟是第一次開腹手術,曾白決定再觀察一週,讓傷口癒合地再好一些比較保險。
於是在術後四週,病患的肚腹留下一道蜈蚣狀的疤痕,在所有人的見證下,自行走出了醫館。
醫館內的大夫、掌櫃、藥童、伙計全都笑著點頭,他們這是完成了一項之前都無人能夠完成的治療,雖然主刀的不是他們,他也與有榮焉。
手術的費用自然這對夫妻是無法負擔的,不過因為他們是第一例接受開腹手術的病患,可以說也是用生命參與了一次人體實驗,因此曾白只象徵性地收取了一些藥費與人工費。
而且在這個年代,有許多器具製作困難,也不可能一次性使用後便直接拋棄,因此這些回收再利用的器具以後可以再分攤到可以再次使用的病患身上。
所以最後收取的費用只有正常狀況下的十分之一,算是相當優惠了。
而曾白則是將此次的治療,完完整整地記錄在案。
不過是否會再次遇到需要開刀而且可以開刀的病例,曾白也不清楚了,畢竟慢性腸癰是可以透過藥物控制的,而急性腸癰如果來不及送醫也是枉然。
至於其他類型的手術,曾白自己也沒有把握能不能做好,他在前一世不曾實際經歷過,對自己的手術功底沒有自信呀。
不過他有精神力的加持,能夠掃瞄病患體內的狀況,比起核磁共振看的更詳細,至少他以前從來沒看懂核磁共振的報告就是了。
也許在精神力的加持下,他可以試著做其他的手術,不過若不是急性盲腸炎這種不開腹即死的狀況,他應該也是沒法子執行,畢竟不止病患自己害怕,他也很擔心呀。
整理完此次的醫案,針對急性腸癰召開了第二次的座談會。由於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大夫們參與的意願比起前次只高不低,而且此次還邀請了病患現身說法,此時已經是術後六週,病患的傷口已經完全癒合,能跑能跳,甚至已經可以下地幹活。
雖然讓大夫們圍觀,而且還不時地掀起衣角看看傷口讓病患有些差澀,但這是當時繳費時與大夫說好的,可以說也是費用能如此低廉的交換條件之一。
大夫們也紛紛提問了當時腸癰時的狀況,但病患本人當時已經是痛得什麼也想不到,結果還是病患家屬幫忙回答,再加上當時在場進行診治的古大夫及曾白的補充。眾人也都紛紛點頭,確實是急性腸癰無誤。
大夫們不禁感慨病患的好運氣,這麼巧合地遇上了曾白,否則這病除了死還是死呀。
病患及病患家屬也都捏了把冷汗,因為最後治癒,但身上卻留下個蜈蚣疤痕,總是會想著會不會其實病情也沒這麼嚴重,用吃藥的方式也可以痊癒,心中自然有了一點小九九。
而現在聽了這麼多大夫的話,才確定當時除了開腹這一途之外已經沒有其他路數。幸好當時簽了切結書,幸好當時遇上了道長,所以這一道蜈蚣疤痕也沒什麼了,反而愈看愈覺得可愛。
急性腸癰的醫治辨法在之前便已經傳揚出去,經過這一次已有確實存活的病例現身說法後,更是得到快速的傳播。
不過所謂的快速也還是經過了一、兩個月的發酵,畢竟這是個沒有網路,甚至連廣播都沒有時代,也沒有正經的報紙存在,消息的傳播只能透過口耳相傳。
因此陸續有外城的大夫聽聞消息後來到永和醫館拜訪取經,不過病患不是想要有就會有,因此也只能看看醫案,聽聽當時實際參與手術的大夫及藥童的轉述。
覺得有些不得勁呀,但也沒辨法,總不能來一位大夫,他們就辨一次座談會,邀請一次病患再來當一次觀賞動物吧。
不過聲名遠播後,還是帶來了病患。
這一日,一匹快馬加急地停到了永和醫館的門口,馬下躍下來一名大漢,一下馬便高聲喊著,”扶遙子道長,千里救急呀!”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