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問應該具備什麼品格,首先有兩個被當作前提的問題需要解決:
-品格是什麼?/什麼才算得上品格?
-為什麼人一定要具備品格?
這兩個問題,通常會回答到第一個,而且未必說明為什麼提出來的算得上品格。第二個也許是題目的解讀吧?應該這麼說:如果提出一個沒有一定要有的品格,總要說明為什麼自己認為它「應具備」對吧?第二個問題要回答,通常就需要說明沒有它的情況,正反論證後才得出結論。
沿用「品格是一種道德評斷」作為第一個問題的回應,再來為什麼一定要具備:首先確立「符合道德」就會符合某種「道德評斷」這個關係,把論述焦點挪到道德。比如持情感主義:認為道德就是為了符合情感需求,那麼評斷的標準就會聚焦在「感覺問題」。這時候不能只說他人如何如何,一方面未必如自己所言,另一方面自己的感受也是感受。
主張仁義禮信的可以論述滿足哪些情感需求,比如信,信任感能夠解決不安、不確定感,能夠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精力去忙別的事。這個會比單純說教好很多,而且高中生對閱卷老師說教怪怪的。
用理性處理感性話題會比較立體,雖然不一定豐滿。「滿足情感需求」恐怕不多人會往這方面去吧?接下來就可以用這個方向簡單有效確立「人為什麼一定要具備品格」,不過論調應該是「至少就情感而言」而不是「僅僅滿足情感需求」。
滿足情感需求就容易導出為什麼品格與外在行為不完全是一回事,對象不同、情境不同這些都會影響。更進一步因為同時也要滿足別人的情感需求,所以衍生出利他的性質。
當然也可以主張道德是上帝規定的、進化論、契約論等等,不過閱卷老師可能不會覺得說得通,而且牽涉的問題也比較多,根本是給自己挖坑。
所以我覺得這個命題,如果閱卷者不介意就算了,如果真要區分「品格」和「應具備的品格」的話,以這樣的標準來看的話,包括我在內,應該都陣亡了。這個差異如果感受不出來的話,換成別的:身而為人,應學會的數學?
當然看到「數學」,可能會回答:高等微積分、微分幾何、抽象代數、拓樸學、⋯⋯
但題目是問對於「人」,沒有特別說是「相關領域的人」,這個差異就很明顯了吧?其實對於一般人來說,除了工作需要,平常只需要小學程度就夠了。
品格不要以為是大部分的人都做得到,或者應該做到。如果這麼認為,也不能只是這麼認為,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解釋為何如此。例如在極端環境犧牲生命,這個就不屬於「應具備的品格」了,但它還能對應相關的品格。
不過這個眉角我也是最近才突然發現,而且也沒有原本想像的容易回答。簡單來說除了提出品格種類,還要嘗試遊說提問者為什麼「應具備」。不過這個部分很容易落入俗套,所以角度要盡量選一般不會提及的。最好思路也要清奇,當然也要佔幾分道理。
ns 15.158.61.4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