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簡介所言,十思是臣子對君王的諫言,本質上天生不適合搬給高中生發揮。
所以題目相當於「叫高中生把自己當皇帝」,以這個前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建議。(還要學習如何選擇性接受?)
這個題目本身就有問題,它的苛刻之處也在於設想超出經驗的情況(哪位高中生有當皇帝的經驗?),再做其實非常有問題的舉措(也就是選擇性接受)。
當然我在這裡作答最大時間單位是日,非常充裕,但考試當下可是分秒必爭,必須且無奈的就是不能質疑題目出得有問題。就算題目要求要論證:
2 + 2 = 5
就題目本身的合理性是不容質疑的,所以本質上依舊是「命題式作文」。
我分享自己的經驗好了,一好一壞:
國中時有次段考要我們寫與恐懼共存吧?還拿少年π作為例子(提個外話:原型、小說和電影都超黑暗的,只是文藝作品把黑暗的部分隱藏得很幽微,所以出題老師要嘛不懂李安,不然就是裝傻或人云亦云),然後我整篇的主旨都是「勇者無懼」,完全駁斥題目的立場。結果我得了自己歷次國中作文最高分。
另一個例子則是我高一時,有個題目要二選一,我覺得兩者皆不合理,就直接寫下去了。我忘了老師給墨水分還零分,發考卷時還特別跟我說不能這樣寫。
難道題目也可出馬基維利的《君王論》寫說君主應該像獅子般兇猛、狐狸般狡猾,選一個在人際實踐?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品格其實涉及價值判斷。
一直扯到價值判斷就是因為我嘗試要具體說明題目到底哪裡有問題,而不是只有消極地說「不能因為是題目就認為一定出得沒問題」。
關於「誠信」這件事,其實它也存在價值觀的問題。經典的論證是功利主義(又稱效益主義)給出的:如果缺乏誠信,時間久了就會降低社會資本。也就是彼此變得不信任,就會需要很多措施和高成本來解決缺乏誠信的結果。講個輕鬆的:計算機概論有次老師示範如何在別的裝置登入信箱找手機,結果登入時顯示「請在手機輸入驗證碼」之類需要手機驗證的訊息。反而會很麻煩。
但我有想過:如果承諾本身沒有履行的責任,那麼久了大家也就接受這個共識,知道承諾聽聽就好。會怎樣嗎?還真沒瞎掰,這在日本文化很常見!
日本人是怎麼說的?因為要讓對方開心,不要掃興,而且對方應該也要知道這是場面話。雖然他們自己都承認身為日本人有時也會搞不清楚別人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日本有因此社會大亂嗎?
就連誠信的理解範圍與具體認定都各自表述了,所以其他概念就不要太訝異有相對性了。
命題老師可能沒有那個意思,只是覺得奏摺寫的做人原則值得學習。但首先真跡不可能保存到現在,那段也是記錄在史書裡面,沒記錯的話是盛唐還中唐時有人整理太宗時代的宮廷史料,希望能夠借鑒。可是一定有更後面的抄錄集記載,要嘛在《永樂大典》,不然就是《四庫全書》。也就是很有可能不是原文了,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很常見。
假設是原文好了,建議該怎麼做時是不是意味著接收方沒做到或做不夠好?而且直接一段十思,雖然我知道兩者互動的美談,但很有可能在太宗時代,為了避免前朝之鑑所以皇帝才如此寬容。如果太宗真有砸魏徵的墓,代表就是年輕皇帝看老臣不爽很久。
所以十思不是只是有點問題而已,可以說,這就是繼續對高中生維持唐太宗的人設,題目也把命題重心放在無法對文本進行有效探討的範圍,徒具新題目的形式,卻沒有真正後者的皮肉,更不用說精髓了。不如直接列出十思那段再請學生選一個作答說該怎麼實踐之類的,前後文根本廢話連篇,不影響命題。
至於說正反論說的空間嘛?不能說沒有,而是被嚴重限縮了,這種題目就是學生覺得難、有深度,老師也不見得會想這麼多,然後大家就這樣達成共識了。與其說苛刻,「不合理的要求」更準確才對。
另外十選一的論述過程在答卷時間與篇幅上很難發揮,而且會寫半天都還沒切入題目指定的重點,這段思考過程其實蠻必要的,不然解這題就會變成懂答卷的研究哪幾個比較好寫再教其他學生,而不是真正自己需要在生活實踐的。(還好誠信問題有順便說明)
那個題目還有限制思考的疑慮,高中生應該具有批判性思考,就像笛卡兒對一切保持懷疑一樣,不能先佈下天羅地網再叫雁子飛離溫帶的秋天。
ns 15.158.2.21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