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品格能夠回答的內容和類別相當有限,不過多數缺乏把品格論證成應具備的品格,就這段還有很大的空間。回答這樣的命題非常忌諱提過於寬泛的,比如「仁」、「義」等等,「尊重」算普遍但也不難發揮。講到「仁」,萬一沒打到點上,大概就需要搬出四書五經還有歷代學者下的註腳了。
發表自己的觀點無可厚非,甚至要仿效已有的看法也行,只是如果回應的內容僅僅如此,那麼出題者也只能看完就割愛了。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看法被採用的話,必然要提供採用方式,比如說大概可以怎麼寫(雖然出題者並沒有要求)。
基本架構大概是:正說、反說、結論(包含比較結果),而正說又包含自己提出的品格與實際案例,反說則是說明沒有這樣的品格會有怎樣的下場,最後合理推出結論,也就是「這個品格是應該具備的」。比較細節的地方是反說的部分也要部分承認其合理性,或者說符合正說的條件,但必須排除哪些情況,顯現自己是兩相權衡得出的結論。
比如說負責,該做的事很負責沒問題,但不該做的事也很負責這算品格嗎?或者是不用太認真的玩笑話,自己就當了政治正確糾察隊,但這樣有必要嗎?大概沒有人會對這種認真予以品格上的肯定吧?
問直白點,對於作答者,你說是品格的東西就必須遵守嗎?或者它一定就是品格嗎?這個部分至少要嘗試說服出題者。舉個簡單的例子:
1 + 1 = ?
很多人會只回答 2 ,當然這不算錯,不過題目如果還問為什麼的話,頂多只能部分給分。如果有人回答:
1 + 1 = 0 (布林運算)
或者
1 + 1 = 1 if 1 = 0 in 一元群
雖然與常識不符,但能夠自圓其說,甚至把各種可能的答案都列出來,後面寫哪些情況成立,這樣才會滿分。
但這裡我必須說:這樣的評分標準僅代表筆者個人的見解,有任何疑問請以出題者為主。我只是覺得這是問題而已。
再來談談品格應該要有哪些性質(暫時不討論是不是應具備的):
-利他的
-符合道德的/道德評斷
-本身並非手段
當然還可以列很多,不過這樣應該就夠了,「應具備的品格」屬於「品格」,所以必然也有這些性質。「並非手段」這個比較難論述,簡單來說就是「它本身並不是為了要達成某種別的目標」,就像閱讀和借書的關係,「借書」就是手段。但品格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嗎?比如說寬容本身是手段嗎?為了某種目的不去計較的話,這種寬容就比較像特別為了它而存在,不過不代表品格不能達成任何目標。只能說它只是附帶這些好處或者影響。
假設品格是由利己而來,但是什麼都是從利己角度考慮,那麼稱得上品格的行為和特質就很難脫胎出來變成品格。之前已經講過利己與利他的關係了,在此不再贅述。
符合道德的特性可以涵蓋利他(感覺白列),不過把重點放在為何應具備,第三項就未必需要闡述。只要確認自己提出的是品格就好了,這個部分只要符合直觀或者足以說服閱卷者即可。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