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其實問了不只一個問題:
-如何應答作文題目(高中生)
-各位的親身經歷
-各位覺得應該具備的品格
既然是作文,我也有點不好意思寫離經叛道的內容,但作文真的只是一時的,我活到大三發現自己已經退到國中程度了。我認為品格不會單一而獨立地存在,例如大方和善解人意,雖然有差異,但是剛好只有其中一個的人不多吧?所以我會提一組有關聯的:
高中畢業就要學習如何成為完整的個體,也就是各方面都要獨立——獨處沒問題,與人相處也能處處照顧別人的需求。這種東西講起來就很廣泛了,因為多數人會給主辦方如何對待他人的建議,所以我就集中在獨處的部分了。
獨處其實是一個教學的三不管地帶,就算有些人接受過職能治療好了,人際的部分也都著重在如何與人相處。但是一個跟自己都處不好的人要怎麼跟別人好好相處?
我可以很肯定斷言:長越大孤獨越多。以好哥們、閨蜜這種關係當作比較基準,是不是隨著生活圈分離、出社會等這麼密切的關係也都交集越來越少了?其他角色會進入自己的人生,但是上司、老闆、另一半、孩子等這些對象根本不能掏心掏肺。
說明完了為什麼孤獨,就來說說如何適應孤獨,這就有包含品格的內容了:
-自律:要知道自己何時何處該做什麼
-辨別:獨處時可能是讀書、看3C、運動等等,對於接收的資訊、自己的狀態都要能夠判斷應對方式
還可以列很多,但我覺得再列下去會像十思一樣看到沒重點去了(因為每句都是重點)。
「自律」讓別人發揮(而且我也懶得寫),我就從辨別能力挑個重點說說。
-媒體識讀:這個跨到公民科,非常合「跨領域」的胃口,這樣發揮多少有融會貫通的觀感。
以下也不算筆者的親身經歷啦!
新聞:總統候選人到某間大學演講,結果被一名發言學生「檢討」在先前大學演講表現出來的態度,並且建議不能只有願景,還要有現實。而學生發言時被一旁的校長直接兩度出言打斷,甚至還要主講者打圓場讓學生說完。
大家看了新聞主要有以下幾種反應:
-校長護航候選人
-候選人很包容不同聲音
-學生發言不恰當
-學生很敢,直接衝康總統候選人
這還是我去看不同傾向的留言區整理出來的,儘管願意看不同立場可以有比較完整的認識,依然遠遠不夠,因為這些都沒有考慮到當事人本身的角度。
這時候可以選擇只看合自己口味的意見,也可以嘗試站在不同立場重新認知。新聞的主角有三方:主講人、校長和發言學生。校長好像都沒有正面評價,主講人和發言學生則早已皆有支持者和批評者。
所以我就示範一遍如何對校長同理:
首先要看校長的年紀,現年大約50-60幾,他有可能沒唸過國中,我的意思是國小六年級要考初中,還沒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一路往上高中又是一道家庭經濟與考試的關卡,大學錄取率也很低。他能當到教授代表他取得博士學位。什麼時候達成很重要,他在時代背景下已經是學術菁英了。
從政治向度來看,他兒時可是戒嚴時期,威權統治才是他熟悉的那一味(這裡可不是批評),解嚴要等到他出社會的年紀吧?黨外運動(包括野百合學運)都是戒嚴時代末期才方興未艾。那麼首次直選總統、黨外挑戰總統大位、第一次政黨輪替⋯⋯,這些大事件其實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也就是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了。校長那種年紀的人,對他來說那名候選人的陣營著代表什麼?歷史課本都有寫吧?而且跟不上時代的情況遲早會出現。
這種年紀的人往往比現在的年輕人更重視輩分關係和場合問題,而且對於校長而言,學生的發言就是直接頂撞,對方貴為來賓加上總統候選人,而且現場還有各家媒體,他就下意識要阻止這種出格行為。先不要評斷打斷別人發言這件事對不對,或許在更早的年代或特定場合,長輩是可以打斷晚輩說話的,就像「男性可以打斷女性說話」一樣。(還好新聞主角沒有性別差異,不然分析起來會更複雜)
所以校長本身沒什麼政治立場也是很有可能的,也正因為很少接觸政治,一旦必須控場就容易犯錯。當然立場接近來賓的所屬陣營,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錯著,他完全沒討好到主講人的支持者,甚至讓主講人很尷尬。
如果校長有特定政治立場,他會很清楚在那樣的場合應該盡量避免自己捲入政治立場的問題,扮演好師長的角色。
我寧可相信校長是被醜化的,哪個惡人會笨到在外人面前公開打壓自校學生的言論啊?而且這麼做也只會有反效果。
所以真的站到別人的立場看同樣的事情,是不是有不一樣且不失合理的論調?俗云「沒到那樣的位子看不到那種高度」,雖然我沒當過校長,但是就像側寫師一樣,把自己當對方,就會更接近對方的角度。
要說這是什麼品格嘛,對象是人就叫同理心、是物(包括活的)應該算愛惜或珍惜,真要統合著講就是人道精神。
ns 15.158.61.2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