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2023年最為人所知的熱門話題,相信「人工智慧」這四字肯定榜上有名。
說起這種技術,相信你我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它的蹤影,而其中之一正是大家常常使用的社交平台。
平常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那些所謂「專屬」內容,背後正是利用演算法,通過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方式,按照用戶過去與平台的交互情況,整合用戶可能喜歡的內容並於平台首頁中展示。
而它之所以在近年那麼火,原因之一在於「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的出現與普及。
說起它,大家定必會聯想起ChatGPT這款軟體了吧?只要在輸入框中鍵入指令,電腦就能為你完成不同類型的工作,小至解答問題,大至進行代碼設計,又或生成不同風格的圖片、文章等,而成品落地的那一刻,其質素甚至令你對這冷冰冰的機器另眼相看。
更意想不到的是,去年此時,更出現首部由人工智慧處理出版流程的書籍。整本100餘頁的書籍,單是撰文,僅花了7小時的時間,還不包括後續翻譯、校對的時間。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書生,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創作者來說會否是個威脅?」
我只能說:這冷冰冰的科技,總不能取代某些工作,尤其是在創作這一方面。
體驗過這種科技的我,每每輸入指令要求人工智慧生成一段關於某某方面的文章時,總是感覺內文的書寫方式比較生硬,好像欠缺了些甚麼一樣。
雖然自己未曾嘗試過讓它寫小說等虛構作品,但過往在做作業的時候,也試過就著某些範疇要求它列舉出幾首歌曲的歌詞,並寫點東西。
試用過數次後,我才發現,那個所謂的聊天機器人根本是在騙人。我按著它給出的那些歌名在網上搜了一下,歌曲的確是真實無誤,但它引述的歌詞裡,沒一句是真的。
單是這個經驗,我便決定與這個新穎的科技暫且割席。
縱然社會某些人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抱有一種樂觀的態度,我倒是就此產生了一些懷疑。
之所以會有這種態度,正是因為它內藏的「某些」風險。
早前趁著空閒時間搜搜資料,沒想到給我來了一條新聞,裡頭竟然寫著:聊天機器人竟能吐出包含聯絡資料在內的原始訓練內容?
而這種方式,正是透過要求模型無限次重覆某一特定單詞來實現。
你可能會說,這樣做會否惹來平台方以「違反使用原則」為由而封鎖帳號的吧?
但實際上,有團隊正是利用這種方式,揭穿了這龐大的模型背後,的確存在著這種發散攻擊的風險。(對此有興趣的,不妨試著搜一下,了解更多吧)
在這裡,姑且不詳談那些與Gen AI相關的科技騙案,但我想說的是,即使這種新科技將替代人類在數據分析等知識型工作的地位,它總不能動搖我們這群文創者的角色。
這冰冷的機器,雖然有著那種快速生成文本的魔力,但在字裡行間背後,卻很難尋覓到「他」欲帶出的那種情感和思想。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我總是覺得,面對同一件事情,自己總會有著與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思考和表達方式。
而這種表達方式,正是機器無法取代的。如果說人工智慧模型是透過互聯網上那海量的資訊來練成的,那麼它在回答人類的創作請求時,無可避免的要利用那些良莠不齊的數據進行所謂的「創作」(堆砌),以致成品不為文壇所認受。
但是,相對於那機器所創作的東西,自己筆下的那些作品雖說在行文風格上能擺脫那種生硬感,但相對於某些筆齡較長的創作者而言,還是沒那麼的成熟。
你可能會說,小弟的創作可否以「青澀的文字」來形容?
嗯⋯這一點,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回應了。
眼見人工智慧技術逐漸成熟、普及,我應否回心轉意,利用這種新科技輔助自己的創作呢?看到這裡的你,不妨給我一點意見吧。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