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告訴我,即便是一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也得用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
事後回看,雖然這件事確實是做完了,但同一件事在他人手中能夠以更少時間給搞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處事效率(也許)存在著嚴重問題。
也許大家未必知道,自己是個專注力不太高的人,同一件事做久了,心裡突然會浮出一些無聊的點子,企圖將自己的目光轉移到那點子身上,至於本來要做的,反正「時間還多的是,晚點再做也沒差」。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可得要由大學時期說起。
大學時期的我,擺脫了中學的重重枷鎖,雖說換來那久違了的「自由」,但就是因為這樣,自己竟墮入那名為「懶惰」的無底深淵裡。即便自己能夠按時遞交課業,但大多都是「臨急抱佛腳」,到限期前一兩天才開始寫。
本來教授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已經給我們預留足夠長的時間去完成,但自己就是因為「拖延症」發作,透過刷網頁、刷動態等無聊動作,消耗大量無謂的時間和精力。這些行為無疑能為自身帶來一剎那的輕鬆感(和愉悅感),但隨著限期日漸迫近,那種緊張感就愈來愈明顯—它的出場率,也許不應那麼高。
回望現在,手頭上確實有著一些東西待自己完成—單是一篇訪談,竟可因為不同的理由而拖延整整一個多月,到現在仍是差那一點點就寫完。
雖說訪談錄音時長近1小時,扣除平日工作的時間,理應一兩天也能把它給聽畢,若再加上撰稿的時間,也只是一個禮拜內就能完成的事;可自己的身體卻不聽話,夜貓子生活不在話下,更甚的是,面對晨早那微妙而高效的工作時間,晨光每一次升起,自己卻讓它白白溜掉,就算起床後還有一丁點空閒,想把這個做不完的任務給做下去,但自身種種的行為告訴我,這增長緩慢的進度條,感覺每天不能推進得太多。
而這篇訪談文章,正是小誌裡的其中一篇重點文章,單在篇幅上估計已有起碼6頁(以B5大小計算)。雖說目前文案已經完成大半有餘,但因需要時間去消化訪談裡頭的內容(先是從錄音摘下重點,再將重點整合成段落文字),加上後續還要處理排版的事宜(本來是打算由自己全權處理的,但近日又想著會否交由自由工作者來幫個忙),恐怕也得要一到兩個星期,整本小誌才會在各小書店上架(到時又得勞煩自己做跑腿了,哈哈)。
也許,會否因為這個經歷多次延誤的出版實驗,才令這個懶者有所覺悟,更懂珍惜本已有限的青春歲月?
ns 15.158.6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