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作者:邁可.桑德爾
簡介:
在高等教育,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堂是一則傳奇。1980年第一次開課,學生只有15人,近年則每每破千,總是比第二熱門課還多出四五百人,累計學生人數已超過一萬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2009年,哈佛決定把這門課向全球公開。作者不只把教學內容寫成本書,上課實況還被剪輯成12個鐘頭,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大學課堂整學期實況向公眾播放,這是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僅有的一次。
書名雖然標榜正義,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作者有教學天才,新聞事件信手拈來都是正義思考的案例。要解釋康德,他使用柯林頓偷腥案。要解釋羅爾斯,他搬出伍迪艾倫。要把理性帶進公領域,公民必須把自己的正義觀說出道理,不能只是「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本書目的正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何以抱持這些信念。有了理性思辨,民主對話才能向上提升,不會一直停留在互嗆叫陣的層次。
節錄:
發災難財的「禿鷹」激起公憤,大家希望見到他們受到懲罰,而不是賺得缽滿盆滿。專家常斥這種情緒為落伍原始,不該拿來干預政策或立法。—p.13
「要求戰士堅忍不拔的文化,骨子裡是質疑戰爭暴力傷得了心理健全者……真可嘆,只要我們的軍事文化對戰爭的精神創傷依然暗中歧視,這群退伍軍人就不可能獲頒紫心。」—p.18
傳利曼問:「有人就是明知後果也只想活在當下,現賺現享受,故意選擇要貧窮過晚年,我們有甚麼權利不讓他們這麼做?」可以從旁勸他未雨綢繆,「但我們有權用脅迫的,不讓他把自己的選擇付諸實踐嗎?」—p.73
政府有權徵收我的部分所得,等於是有權徵用我的部分時間。拿走我30%收入,另一種作法就是指定我用30%的時間為政府工作。但是如果政府可以逼我為政府工作,等於是對我本身使某種財產權。—p.76
假設:我正在挑選冰淇淋口味,我該選巧克力、香草,還是酥脆咖啡太妃糖?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在做自由選擇,但我真在做的,卻只是要想出哪一種口味最能滿足我的偏好,而這偏好根本自始就不是我自選。—p.122
如果你的欲望一開始就不是自己的自由選擇,你憑甚麼在從心所欲之際認定自己是自由的?—p.132
道歉的重點是誠心,是體認責任。人人都可以為不義感到扼腕,但是只有與不義之舉具有某種牽連者才能為它道歉。反對者正是抓住這個道德要害。他們不接受當今世代應該為先人罪行負甚麼道義責任。—p.237
人是講故事的動物。人生就好比一趟敘事的求索之旅。「唯有先回答過『甚麼故事中有我的角色』這個問題,才能回答『我要做甚麼』。」—p.247
有歸屬就有責任。如果你不承認把國族敘事承載至今的任何責任,如果你不願意解決其中可能夾帶的道德包袱,你是不可能真的為自己國族及其歷史感到光榮的。—p.262
對比起《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這本非常容易入口真不愧是哈佛啊好想去上課活潑的例子、簡單的解說,能看出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也是教書成為老師的料子所以說,看不懂《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絕對不是我的錯,一切都是因為書太悶了(不
本書由淺入深介紹了不同的正義觀,例如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等,並配有很多生動的例子。雖然例子很多都發生在美國,但還是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山竹來襲,為甚麼商家趁機提高膠紙、酒店和計程車的價格會被人譴責?難道在自由市場的體制下,這不只是個人選擇嗎?又比如我們經常說在作出政治決策時不應該涉及個人宗教道德觀,可是政治真的有辦法和宗教道德觀分離嗎?
最後的章節很值得一看。作者反思自己所身處的世界,並引導讀者思考周遭合理不合理的正義觀。通過思考,我們能成為更好的人。
這本書展示了其中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尋找最根本的理由,不僅能更了解自己,說不定還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是覺得看書比較困難,不妨先看看youtube影片,一起來感受作者授課的魅力(?
ns 15.158.61.51da2